固定资产的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摘要: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自然损耗或是使用磨损等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维修,但是把维修费计入费用化支出还是资本化支出经常让我们感到头痛。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今天就此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本化支出;费用化支出。
一、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并且具有实物形态的企业资产。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企业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及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成熟,企业固定资产的形成也呈现多元化局面。然而每个企业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固定资产,如果不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将削弱企业竞争实力与企业发展的后劲。但由于多种政策性因素以及企业内部自身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好的实现公共财政目的,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固定资产的性质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重要的劳动资料。它能够在若干个生产经营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却由于耗损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分期转移到产品成本或产品费用中去,并在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并不是将所有的劳动资料全部列固定资产。一般来说,生产经营用的劳动资料,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较高,就应列入固定资产;否则,应列入低值易耗品。
二、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
(一)资本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是与费用化支出相对应的概念。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其资产进行耗用,把这部分耗用花费为资本化和费用化。划分标准是资产耗用的去处,如果利用这部分资产产生新的资产,就是资本化支出,如果利用这部分资产进行经营,产生经济利益流出的就是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是指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支出,它会提高固定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会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如会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
常见资本化支出有更新改造、改良、改扩建。大修理支出根据其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既可能是资本化支出,也可能是费用化支出。
固定资产一旦进入更新改造,就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停止计提折旧,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以使用状态时,原账面价值加上资本化支出,作为新固定资产入账,并且,重新确定使用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等。
(二)费用化支出
1、费用支出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费用即为“花费的钱、开支”;支出即为“付出”之意。在我国会计界,支出一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耗费
资产的流出。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能是非现金支出,就长期而言,所有支出最终由现金支出来实现。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会计上,支出仍比费用所含范围要广泛。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而其他原因发生的支出,如偿还借款、支付应付账款、为分配利润而支付的款项、为购买固定资产而支付的款项等等都与营业收入无关,都不能构成企业
固定资产的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