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村地区,在成为某些加工工业的聚集地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这些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将具备一定的城市特征,并可能伴随工业加工区的发展逐渐成熟,而演变为城市,本文称此地区为快速城市化地区。
适应、拉动当地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同时也要考虑周边地区城市化对公路本身提出的若干特殊要求。如何在公路网规划中考虑经济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这些特殊要求,对当前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拟结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公路网规划实践,对此类地区的公路网规划方法,进行探讨。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发展的客观要求,探讨适宜的公路网规划技术方法,可供其它类似地区借鉴。
二、研究步骤
先根据快速城市化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对公路交通在不同发展时期特殊要求进行了分析。
本着有利于地区和公路发展的共同要求,对如下方面进行了明确:针对快速城市化地区使用图论、区位论进行公路网络布局的方法;对为快速城市化地区提供服务的骨架公路与其他区域内部公路的协调一致的工作步骤;对适应快速城市化地区特点的公路网规划精度、预留用地方面的要点。
最后结合鄞州区公路网规划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1、快速城市化地区发展特征分析
是由于区位和资源优势,当地经济(可与城市接续或不接续)从第一产业为主导向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主导过渡,通过一系列要素的集聚而形成城市化地区;
是原有城市土地资源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国家或经济发达的省配备大量配套投资而开发出来的城市新区或新城市。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二种快速城市化地区发展由外来行政力量主导,其发展规律个性化较突出,故不纳入研究范围,本文仅研究第一种情形的快速城市化地区。
快速城市化地区发展特征
具有较为独特的资源或区位优势。
经济发展、积聚人口增长速度快。
土地由种植业用地向城市用地快速转变。
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在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中,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迅速向由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
2、快速城市化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对公路建设需求分析
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较一般地区更显著,公路建设:
是区域初期开发的基础
是区域中期开发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区域开发末期社区开发效果的支撑因子。
要想富先修路
快速城市化地区对公路服务的特殊要求
与一般区域路网规划相比,快速城市化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对公路服务要求有如下特殊性:
开发初期——起步期对干线公路网络与枢纽的布局、建设与预留方面要求更精细。
开发中期——扩展期对公路建设标准、功能转变方面的特殊服务要求。
开发末期——成熟期要注重公路为城市化服务的更高要求。
3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规划的一些特性
公路建设要注重投入经济性
公路建设要超前带动区域开发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过渡特性
骨架路网布局
立交枢纽布局
支线路网布局规划
公路断面规划
技术标准与建设投入
城市化的其他需求
骨架路网布局
骨架路网的布局目的在于为地区长远发展快速汽车交通确定走廊、转换枢纽位置。
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周围一定范围内可以利用的交通线路、交通枢纽发展现状与规划情况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快速城市化地区产业用地现状与规划情况,合理确定联系节点,按照高效顺畅联接的要求,采用重要度与区位分析相结合方法,确定骨架路网初步布局;
结合线路可行性、公路对相邻土地开发的影响(公路建设分割土地的使用价值),通过现场勘查、大比例地形图(1:50000与1:10000)上选线等方法,确定骨架路网的最终布局。
骨架路网布局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规划的特性之一
立交枢纽布局
对外联系的立交枢纽需要结合国省的有关交通规划,与有关部门商议后确定;
区域内的立交枢纽规划需要首先分析规划区域内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主要分解点和不同路线承担功能情况,对有快速交通需要的,要求用地规划服从公路规划,不在路边轻易设置进出路口,按照全立交、汽车专用原则设置中间车行道部分,对相交主要道路要进行立交(分离或互通)用地预留规划。
立交枢纽布局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规划的特性之二
支线路网布局规划
拟整体城市化开发的区域,只确定衔接枢纽,划定边界,交有关部门按照城市规划配置支线路网,在公路规划中不涉及细节;
对于仍然存在的乡镇、乡村用地,则可以按照干线公路网规划[3]、农村公路网规划方法[4]进行相应的布局规划,并将规划结果纳入规划。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规划的特性之三
支线路网布局
快速城市化地区--王元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