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
——大学生就业
obtain employment
总体形势:
近年来,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源源涌进市场,我卷全球,很多公司开始裁员,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倒闭,招聘需求大幅减少,劳动力市场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
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
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
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大学生扩招政策从1999年开始。
2008年:高考招生人数计划录取599万人,考生1050万。录取比例57%。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人,计划招生629万人。
2010年:录取657万人,考生957万。录取比例69%。
2011年:录取675万人,考生933万。录取比例72%
2012年:录取685万人考生915万。录取比例75%
概述背景:
全球性金融危机
就业人员基底大,待业人员多
大学扩招政策,竞争激烈
大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就业观滞后
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
结构性供大于求
着手经济分析:
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经济危机影响下企业政策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
专业对口不定向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解决对策
三个着力点:
政府、社会、大学生自身
资本论—就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