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文分析之卢沟晓月.ppt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者介绍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作家。山东诸城人。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
1918年办《曙光》。
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文学》月刊主编,开明书店编辑,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教授。
卢沟晓月介绍
据金代《明昌遗事》所载,“燕京八景”始于金章宗年间。
在桥的东西两头各立御碑一通,东头为清代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西头则是清康熙帝于1698年为记述重修卢沟桥而竖的御制碑。
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
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内月色朦胧,美丽的月亮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站在卢沟桥上,市民已经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了。
苍凉自是长安日,
呜咽原非泷头水。
这是清代诗人咏卢沟桥的佳句,
也许,
长安日与陇头水六字有过分的古典气息,
读去有点碍口?
但,如果你们明了这六个字的来源,
用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凑合起,
提示起这地方的环境,风物,以及历代的变化,
你自然感到像这样“古典”的应用确能增加卢沟桥的伟大与美丽。
——《卢沟晓月》王统照
《卢沟晓月》写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
作者对芦沟桥历史沿革的考证,对“芦沟晓月”胜景的赞美,都是为了激发、增强全国各族同胞的爱国热情和争取抗日这里的信心。
极富诗意的卢沟晓月
(1)远来的旅人在雄伟壮丽的石桥上临晓风、看残月,最容易引动感喟。
(2)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构成一幅佳画,使行旅者各自在心灵深处产生美感。
桥下的黄流,日夜呜咽,泛挹着青空的灏气,伴守着沉默的郊野……
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
无论你是否身经其地,现在,你对于这名标历史的胜迹,大约不止于“发思古之幽情”罢?
其实,即以思古而论也尽够你深思,咏叹,有无穷的兴趣!
何况,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鬈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
就是万古长存的“晓月”也必定对你惨笑,对你冷觑,不是昔日的温柔,幽丽,只引动你的“清念”。
——《卢沟晓月》王统照
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鬈鬣,
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
漠漠风沙,
呜咽河流,
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
短评:
爱国军人为抗击日寇在芦沟桥上喋血捐躯,
芦沟桥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见证。
就是万古长存的“晓月”也必定对你惨笑,
对你冷觑,不是昔日的温柔,幽丽,只引动你的“清念”。
桥下的黄流,日夜呜咽,
泛挹着青空的灏气,伴守着沉默的郊野……
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
短评:
作者难以释怀的爱国情怀让他悲愤万分,爱国之切却又报国无门。
他就想和卢沟晓月一起等待明光大来的清晓,牵引着天地间所有的浩然正气洗涤中国大地。
末段言简意赅,卒章显志,作者坚信抗日的洪流不可阻挡,热切盼望抗战胜利的到来。
全文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泷头水。”
这是清代诗人咏卢沟桥的佳句,也许,长安日与陇头水六字有过分的古典气息,读去有点碍口?但,如果你们明了这六个字的来源,用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凑合起,提示起这地方的环境,风物,以及历代的变化,你自然感到像这样“古典”的应用确能增加卢沟桥的伟大与美丽。
打开一本详明的地图,从现在的河北省、清代的京兆区域里你可找得那条历史上著名的桑干河。在往古的战史上,在多少吊古伤今的诗人的笔下,桑干河三字并不生疏。但,说到治水,隰水,漯水这三个专名似乎就不是一般人所知了。还有,凡到过北平的人,谁不记得北平城外的永定河,——即不记得永定河,而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大概可说是“无人不晓”罢。我虽不来与大家谈考证,讲水经,因为要叙叙卢沟桥,却不能不谈到桥下的水流。
全文
治水,隰水,漯水,以及俗名的永定河,其实都是那一道河流,——桑干。
还有,河名不甚生疏,而在普通地理书上不大注意的是另外一道大流——浑河。浑河源出浑源,距离著名的恒山不远,水色浑浊,所以又有小黄河之称。在山西境内已经混入桑干河,经怀仁,大同,委弯曲折,至河北的怀来县。向东南流入长城,在昌平县境的大山中如黄龙似地转入宛平县城,二百多里,才到这条巨大雄壮的古桥下。
原非陇头水,是不错的,这桥下的汤汤流水,原是桑干与浑河的合流;也就是所谓的治水,隰水,漯水,永定河与浑河,小黄河,黑水河(浑河的俗名)的合流。
桥工的建造既不在北宋时代,也不开始于蒙古人的占据北平。金人与南宋南北相争时,于大定二十九年六月方将这河上的木桥换了,用石料造成,这是见之于金代的诏书,据说:“明昌二年三月桥成,敕命名广利,并

美文分析之卢沟晓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790 KB
  • 时间2018-05-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