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之豪放词的开创与发展——以苏词为重其他为辅
浅谈宋词之豪放词的开创与发展
以苏词为重其他为辅
吉林大学文学院
在苏轼之前,词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从敦煌曲子词到花间词、南唐词、西蜀词都有着华丽的词藻和婉约的构思,内容大多描写女性的美貌、情爱、和她们的离愁别绪。宋初开始,文坛上出现了晏殊、欧阳修等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在风格上看也无外乎是花前月下的作品,但总体已经从男欢女爱转为了感慨人生。直到柳永的出现,词才脱离之前词风的影响,宋词这二字才开始有了意义。柳永的词虽也以女性的情爱有关,但是他走向民间、还其俚俗的词在当时掀起了一番热潮。以至于人们评价他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当然柳永的词有缺点,他始终没有脱离之前词的基本内容,缠绵有余,缺乏理性的思考。这种拓宽而未向上的柳词正待着苏东坡的大展身手。
最早把词分为豪放和婉约的是在明代张綖的《诗余图谱》中。所以苏轼在作词时并没有刻意地想哪首词是应该归属于豪放的,哪首词是应该归属于婉约的。我们对苏轼的一大误解就是认为他只写豪放词,其实并不是这样,苏轼在写词之初,是沿袭着传统的。苏轼最开始写的就是婉约词,但是他在婉约词中加以创新,注入了他自己的风格,他婉约但不轻糜,他的婉约也有着前人未及的精神境界。随着他的不同时期不同经历对生命的感悟,他的视野逐渐开阔,技巧也逐渐成熟,对音律的琢磨也更为透彻。他慢慢地开创出了一个新的风格,一种新的词风。这种词风就是广为人知的豪放词。
起初,词只是一种从民间兴起的文学样式,且不能与诗歌站在一个平台上,它仅仅是一个抒发男女之情的发泄工具,但是苏轼以诗入词,将诗的境界引入了词里,提高了词的品格,苏轼将词人缘情和诗人言志合二为一,解除了词在内容上的束缚,也有了更多的社会功能。苏轼在后期一直高度自觉地矫正流俗,他把宋诗好议论追求理趣的特点引入词中,最有名的便是那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本是他对思念家人的发泄,但是他却将宇宙真理与人生哲理并在一起,告诉大家对待离别要豁达。所以说苏轼是自觉地在主观意识上把词提升为士大夫主流文化之内,他把封建士大夫意识与市民意识加以调和,堂堂正正地让词成为抒情言志的一种体裁。
苏东坡以前的词坛是婉约派的天下,那时候的词内容狭窄,且充斥了靡靡之气。苏东坡开拓了词的内容,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咏史,看到宴赏,看到送别,看到悼亡。但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从他的词中看到庞大的气势和男人的伟岸。他诗中的随遇而安,坦荡胸怀让我们读着读着就犹如涛涛江水流过,让人过目不忘。
苏轼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创新之意,所以世人一定会褒贬不一,他在当时逆流而上,一反词之大宗,除了他的创新之外,他还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别人对他的批评。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累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从中可以看出他并不为当时人所认同。苏轼是在南宋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的,辛弃疾沿袭了苏轼的风格,并且继续发扬光大,人们将他们并称为苏辛。造成辛弃疾成为豪放派的原因之一是南宋国家危难,他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促使他成为一代豪放派的文豪。苏辛二人身处不同的时代,而词也在这一阶段中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蜕化地越来越轻松得体。后辈们也纷纷效仿苏辛,使豪放词光彩夺目,例如刘过等。苏词的影响不止南宋,此外苏词北行,对金也产生
浅谈宋词之豪放词的开创与发展 ——以苏词为重其他为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