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杆心得体会
关于同心杆大的总结回顾一、目标目标是我们在同心杆中经常会聊到的话题。学员经常会认为在同心杆这个项目中,10个人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仔细分析任务,培训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只说:“我们的任务是把竹竿从肩部的位置降到膝盖”。“从肩部降到膝盖”,随之而来的是另外一个问题,10个人个子有高矮,肩和膝盖的高度均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要问,“是从谁的肩膀又要下降到谁的膝盖”。综上所述,把竹竿“从肩部降到膝部”这其实是方向,把竹竿“从某某的肩部降到某某的膝部”才是我们具体的目标。方向是可以大而概之,只要能引导团队做正确的事就好。而目标应该是细而具体的,并要一步一步的实现,是把事情做正确!所以,刚刚10个在台上的人获得的是对方向的一致认同感,而非对目标的一致认同感。
二、规则前面和学员也讨论过,为什么杆子会往上走,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一个是主观上的,一个是客观上的,客观因素是由于竹杆太轻、游戏太难没成功的可能性、竹竿不直、人高矮不齐、时间太紧、没经验,主观原因:没有领导、没有计划、步调不一致、场面混乱、没有沟通、方法不对、目标不一致。因为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手离开竹竿。很明显,正是由于规则中不允许手指离开竹竿限制了大家,所以每个抬竹竿的人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从降低竹竿转移到对规则的遵守上。换句话说,是我们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所以关于这,我有两个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作为管理者,作为规则的制定者,首先要考虑一个规则制定是促进了还是妨碍了组织的前进,其次要看,规则的制定,是帮助我们更好,更高效的达成目标,还是为了训练听话的员工。
第二:作为被管理者,作为游戏的参与者,首先要肯定和表扬的是你们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好好的遵守了规则,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因为遵守规则却没有达成目标,我想,你在组织中无论多么勤勤恳恳,也只能落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组织需要的是那种既遵守规则,又能为组织带来绩效的员工。所以由此我们带来了第三个问题:“我们做事情,如何符合组织价值观,又能把事情做好”三、团队工作的思路。关键词:投入、经验(感性)、磨合、方法(理性)提问:从每个参加的人的意愿上来看,每个人的意愿都很高,都想把竹竿放到地上。结果到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在工作中也有可能出现同样的现象。很多人都热情高涨的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结果往往令他们失望。除了任务本身的难度外,其实他们自身也有一些问题阻碍了任务的完成。这个游戏几个人做最容易?两个人做,那为什么两个人做容易的事情交给10个人做不容易呢?我想这其实是因为团队中个体差异的存在。人不是机器,10个机器手指我想肯定很容易完成。我曾经见过一个团队采用把10个手指变成2个手指的方法。这样一种方法是特定而具体的,可能并不能具体的指导我们的工作,但是这样一种“让10个人象两个人一样工作”的思路却值得我们去思考。就是他们利用特定的方法和做事的流程,确保了10个人象2个人一样的工作。回到游戏中,如果这个游戏由两个人来做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对,很容易完成,如果四五人呢?游戏也相对好完成一些。那如果八九十个人一起来完成呢?对,就有可能象我们刚才那样,完成的几率很小。中国人
有一句古话”人多力量大“但是在这个项目
同心杆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