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二胡心得体会
学期摘抄心得本学期内,李院长给我们研究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对《论语》、《道德经》、《诗学》、《乐记》、《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进行摘抄和扩写。说实话,当听到是十万字的时候,自己心里也不免咯噔一下,觉得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当自己真正静下心来进行摘抄的时候,一直到摘抄结束,自己才对这几本书有了一点认识,同时也让自己在美学理论方面有了一点了解,下面便是自己的一些心得首先是《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摘抄完《论语》,我发现它就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孔子,一个20**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读完《论语》,才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平时我们常说的语句竟然出自《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前一句话,说明了取长补短的道理。后一句话,说聪明敏捷的人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句话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论语》作为一部历时久远、容量博大、涵纳丰赡、析理深奥的中国古文化典藉,不同时代的哲人纷纷以不倦的精神和不诲的情思加以悉心悟读,或全方位把握,或多层次切入,认真地注释、翻译、解说、谈论、研究。在摘抄的时候,我非常敬佩孔子的好学精神。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却还坚持学习礼乐文化,母亲去世后,他一边挑起学习重担,一边继续学习。大约在30岁时,学业有成,首创私人办学,开始收徒讲学,直至终老。他不光活到老,学到老,还时时处处向他人求教,真是“学而不厌”。其次,我非常赞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孔子仁的道德修养论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有很大影响。
学二胡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