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2011年,我区充分利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支付方式改革的机遇,助推新农合有序发展,提高农民保障水平,通过健全筹资机制、改革支付方式、完善补偿政策、严格基金管理等措施,实行了基金运行安全,农民受益增加的目标。2011年1-12月份,全区共有440882人次获得补偿,受益面达153%。,%。其中住院补偿31941人,,门诊统筹补助401029人,,住院分娩定额补助2620人,,单病种定额补助5292人,。2011年1-12月份全区住院次均费用为2523元,可报费用比例为88%,%,%。
多措并举,健全资金筹措机制。
(一)确定筹资宣传常态机制。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是新农合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将新农合这一惠民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我区通过召开区、乡、村动员会,开辟电视专题专栏,印发宣传手册,制作墙体广告,张贴标语、横幅,出动宣传车,干部进村入户,重点宣传参合农民的受益事例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确保宣传覆盖率达100%,动员农民群众踊跃参合。
(二)建立政府固定投入机制。为减轻参合农民负担,提高参合热情,我区政府从2008年起,每年在确保配套资金到位的情况下,还帮助农民解决人均5元的个人筹集资金。
2008年-2011年,区政府共帮助农民缴纳自筹资金550万元。2012年,区政府在个人筹资金额增加到50元/人的情况下,拟为我区参合农民解决人均10元筹资资金。
(三)探索灵活多样筹资机制。为进一步方便农民参合,我区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筹资机制。经过前期考察工作,我区将于2013年开展协议筹资,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与农户签订协议直接从国家直补资金中代扣代缴参合资金,将切实解决基层政府筹资难,参合群众缴费难的问题。目前已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二、积极创新,确立惠民补偿方式。
(一)完善“即时结报”支付方式。为方便参合群众,我们一直大力推行“即时结报”,凡在区内44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群众,出院时即可在新农合兑付窗口办理新农合结算业务。对患尿毒症、肺心病等八种特慢病的门诊病人也实行了门诊费用的即付即补工作,有效减轻了农民垫付医疗费用的负担。
(二)试推限额包干补偿模式。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让参合农民最大限度的得到新农合实惠,我们试推行限额包干补偿模式。一是实行单病种付费。我区对胆囊切除术等11种病种实行住院费用包干,定额补助。
并将该11种病种的腹腔镜治疗也纳入定额补助,补偿率均达到70%以上。二是实行最高限额补助。针对意外伤害调查取证难、界定难,且医疗费用较高的问题,我们对无责任方的意外伤害最高限额补助4000元。三是实行定额补助。与区残联、市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对白内障限制其住院费用标准,实行定额补助,按每只眼睛800元的标准限额补助。
三、完善政策,提高农民受益水平。
(一)优化补偿方案。2010年,%,%,可见,基层医疗机构是农民最主要的就医地点,经过科学测算,
2011年合管办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