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灯光音响视频设计说明
简述
本体育馆室内地面有一个舞台区和一个篮球场;舞台区两侧有一个控制室和一化妆室;体育管天花为网架结构,四周墙面大面积为玻璃窗,进出的门为钢化玻璃门。
本体育馆是一座具有多功能用途的体育馆。该活动中心容积约15000立方米,声学设计应满足比赛,集会及各项演出活动的要求。其主要声学设计为语言清晰,音乐丰满,无声学缺陷,达到体育馆国家声学标准要求。
该体育馆室内的声学特点:
1) 内部空间容积相对比较大,所需的吸声量大。
2) 内部为学校公众活动场所,对消防、环保条件要求极高,因而要求工程能满足国家有关消防、安全规范。
3) 原屋面为网架结构,对载重有一定的限制。
4) 该馆为学校比赛、集会、演出的重要场所,因此对装饰的美观亦有很高要求。
5) 为适合各种比赛、集会、演出,要求建声材料有较好的抗撞击及防磨损能力。
因而设计使用的吸声材料,顶棚建议采用吸声型天花,吊挂于原钢结构顶棚上,材料要求质轻且吸声效果好。墙面采用木质板吸声结构结合穿孔硅酸钙板吸声结构,基本解决体育馆两侧大平行面对室内音质的影响,使活动中心满足国家声学标准要求。
该声场以稳态声场来考虑,则在扩声系统作为声源,在无吸声处理具有以下可能:
由于全场声线长,而超过17米声程差的声线即为回声,回声源过多,有可能产生混乱的回声。
由于场内为大平面,因而容易产生单方向或小区域的多次反射声,即可能有较长的回声。
由于全场低频吸声小,这是所有材料比较普遍的共性,因而产生了较强掩蔽作用,破坏了语言的清晰,并容易产生轰鸣声及回声现象。
由于声能的无方向,而有聚焦的可能,所以对扩声系统最终的声场不均匀度及传声增益都提出极大的考验。
由于全场的声线过长,空气吸收各频点的不同效能,因而最终产生频响曲线线性不佳,即各频率点的声压不均衡。
体育馆地空间由于上下空间高度大的原因,再加上比赛场区场地表面无吸声,因而该区域混响过长,最终可能有产生啸叫等现象的可能。
比赛场区为中心区,因而声能存在聚焦问题,破坏该区域的直达混响声能比例,最终有产生啸叫,语言清晰度差的现象。
项目:学校体育馆工程: 体育馆声光综合工程内容积: 100000 m3 目标混响时间: ±,全频控制按《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的规定
目标声学效果:1. 全频混响均衡,无频点落差 2. 全场声能分布合理而均匀 、颤动回声4. 无声聚焦问题 5. 无声驻波现象
4. 吸声处理
1、比赛场地主席台背面采用强吸声结构吸声墙,保证其对声音的全频吸收。
二、顶棚
建议采用吸声构件,吊挂于原钢结构顶棚上,作用:全频吸声,低频共振吸声,减少反射声线密度,减少中心区反射声能。
装饰效果:简洁、环保。
体育馆适应用途: 各类学校比赛、文艺晚会、演出。
本指标的确定达到了国家乙级活动中心的声学指标的设计级别。
混响时间
根据图纸计算,比赛大厅的空间净容积约为10000立方米,根据该体育馆的具体情况功能要求,声学条件以满足学校比赛、集会及各类演出的功能要求,建筑声学设计主要是合理控制混响时间以及消除有害反射声对听闻的干扰。
根据《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体育馆比赛大厅的混响时间的设计指标为空场、±,低频允许有一定的提升,高频允许有少量下降。本工程以此作为建筑声学设计的依据。
室内环境的噪声指标
参照《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的规定,体育馆内的背景噪声限值为NR-40,故通往大厅等处的送、回风管道均应有消声、降噪和减振措施,风口处不应有引起再生噪声的阻挡物。
设计依据: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吸声材料的选择和布置既要考虑提供良好的音质,消除厅内可能产生的音质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等,为电声系统提供建声环境;又要与室内美学设计结合起来,选用新型,现代声学材料,科学的布局。
:
顶棚
由于比赛场地通常铺设硬地面,会对声波会产生很强的反射作用,因此顶棚布置吸声性能强的材料或构造,以避免回声干扰。依据本活动中心的原设计,充分考虑到室内音质要求,建议采用吸声构件。此材料具有吸声效率高、质量轻、安装方便的特点。吸声构件水平悬挂在网架下弦平面上,与下弦平面持平。
声学作
体育馆灯光音响视频设计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