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理实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培养对象是初中毕业后进行会计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或会计职业的初学者。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围绕会计职业认知和会计核算基本方法训练两大领域,其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一定的会计职业环境下,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将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以价值的形式收集、整理、加工,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课程的组织形式为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本学习领域是会计专业12个职业岗位学习领域中最基础的学习领域,是学习会计专业后续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职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采用的专门方法,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课程所培养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学习后续学习领域课程——出纳实务操作、企业财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工作管理等的基础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目标/关键能力
通过对《会计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⑴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核算和监督能力;
⑵具有会计职业的就业能力和会计岗位(群)初步职业判断能力;
⑶能独立完成从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与报送会计报表的会计循环工作;
⑷具有严格执行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态度;
⑸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
⑴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⑵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修养、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⑷根据学习目标,具有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
⑸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⑴能自主学习会计新知识、新技术等,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⑵能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⑶在老师指导下,能制定会计职业学习情境方案;
⑷能组织实施会计职业学习情境方案;
⑸具有办公自动化、运用网络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设计思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采用以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项目课程模式。同时,考虑学生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需求以及能胜任未来会计岗位(群),广泛开展调研,邀请会计行业实践专家对会计岗位(群)典型的工作任务与其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理念,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确定本课程学习领域目标和设计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学习项目中学习并掌握会计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核算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融合性,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该门课程定位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及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更多地关注会计职业活动,充分体现中职课程的职业性、技术性、技能性,与行业企业要求相吻合。因此,在设计学习项目的过程中,遵循和选择了从职业性到技能性的路径。即在每一个学习项目中,均设计若干项目模块,在项目模块下,设计若干学习任务,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熟知,而理论知识的选取则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教学做核”一体化教学特色,设计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按照中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以“简化理论,深化技术,强化技能,即时考核”为主要定位,立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会多少”,通过职业判断能力训练、职业实践能力训练、职业拓展能力训练三部分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将原本单独开设的“基础会计综合实训”融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执业判断能力、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技能水平。
4. 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教学阶段,采用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实习阶段,采用师傅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过程、工作结果等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同时依据各学习领域情境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领域情境的学时数。
“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四、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教学内容
学习项目
学习模块
课时
学习任务
项目一
会计认知
模块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