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庄
杨廷宝,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工作,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创导建筑设计要吸取古今中外优秀建筑文化,密切结合实际,结合国情。在建筑教育上培养了大批建筑设计优秀人才,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奠定了基础。
齐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师、规划师、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193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南京市,籍贯浙江杭州。1952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并留校任教。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起担任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职务、1997年被选为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齐康建筑思想:建筑设计善于运用中西方建筑传统手法,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建筑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中重视空间的处理,就是要“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强调转化与创新。
武夷山庄简介
功能定位--旅游、观光旅馆
地理位置--福建省武夷宫北端
服务对象--主要是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
建筑设计--齐康、赖聚奎、杨子伸
建造时间--1981---1983年
建筑风格--闽北民局特色
建筑规模—共32间客房,主楼面积约2500平方米,以二层为主,采用混合结构(后又扩建了100间的二期工程)
建筑造价:主楼总造价104万元(其中土建64万元)
功能分析
三种空间:公共空间、私密空间、过渡空间
公共空间:是整个山庄的核心,门厅与休息厅之间设计室内绿化空间,将自然引入室内,分设大小两个餐厅,与地形结合,组成高低变化的多元空间,令人赏心悦目。
私密空间:追求每间客房均有良好视野,达到“开门见景”的效果。
过渡空间:以循环的过渡空间串联公用、私用空间,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秩序。
我们以循环的过渡空间串联公用、私用空间,形成各种不同需要的空间秩序。公用空间是山庄的核心。从北入口进入门厅,以层层跌落、若续若断、若分若合、若有若无的五个空间层次构成流通的穿透体。
融汇环境意在笔先寻根探路蹊辟新径
图一-----武夷山庄总平面图
梭亭峰麓
小坡地
工作部分
营业部分
剖切线
既然山庄要摈弃:“高大洋”而尝试“低散土”,这时杨廷宝教授提出了关键的建筑思想:
“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土不宜洋”,力求把建筑与环境、形式与功能、意境与手段尽可能完美地融汇在山庄建筑中.
山庄的设计指导思想概括为:既要反映明显的时代特征,又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点,努力形成武夷山风景区的建筑风格,且称“武夷风格’.
“高低错落登瓦穿循
山村特色民居传统
餐厅
厨房
休息
门厅
敞厅
武夷山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