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传染病学教研室
林丽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本病呈全球分布,散发或流行,冬春季节多见,儿童易患。
概述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并发症和后遗症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八、预后
九、治疗
十、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
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该菌为专性需氧菌,于5%-10% CO2环境下生长良好。细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也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同时对干燥、寒(低于30℃)、热(高于50℃)及一般消毒剂和常用抗生素极为敏感,故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据其荚膜多糖抗原性的不同,将脑膜炎球菌分为A、B、C、D、X、Y、Z、29E、W135、H、I、K和L共13个血清群。其中以A、B、C三群最常见。A群引起大流行,B、C群引起散发和小流行。近30年我国流行株一直是A群,但近年来C 群流行有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性感染率高,感染后细菌寄生于正常人鼻咽部,不引起症状而成为带菌者,且不易被发现,因此,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重要。
(一) 传染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二) 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因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故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但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djigr52
  • 文件大小1.30 MB
  • 时间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