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
摘要: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会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ost-weaning pigs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 PMWS)。该病目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给猪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猪圆环病毒的病原学,病理变化,病理诊断以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猪圆环病;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病理变化;诊断;防制
1 病原学
猪圆环病毒是一种圆形小颗粒病毒,于1974年被德国专家首先发现,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为虽然许多国家的许多猪场检测均为阳性,但是除个别能引起猪先天性震颤病外,并没有引起其他的临床症状,没有给养猪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直至1991年,加拿大的猪群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新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才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关注,且经大量的临床调查、病原分离和鉴定后确定其病原是圆环病毒二型(PCV-2),而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病的病原,据报道是猪圆环病毒一型(PCV-1)。
PCV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2型病毒,它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成员之一。病毒直径17nm,呈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病毒沉降系数为52S, g/cm3,相对分子量为36×103。
PCV由衣壳蛋白和基因组组成。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分子,并且以滚环方式复制。DNA长度约为1760bp,只编码一种蛋白质。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可分为猪圆环病毒
Ⅰ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两个基因型。PCV-1基因组大小为1759bp,基本上无致病性,但能产生血清抗体,在猪群中较普遍存在,包括PCV-PK-15及其他流行于猪群但无致病性的分离毒株;PCV-2基因组分两种,一种1767bp,另一种为1768bp[4]。PCV-2有致病性,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PCV-1和PCV-2核苷酸同源性为68%,其基因组结构相似,都含有两个最大的开放阅读框:ORF1和ORF2,其中ORF1变异很小,同源性为85%,主要编码与病毒复制有关的Rep蛋白,ORF2变异较大,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此蛋白是病毒衣壳蛋白的主要成分。研究还表明PCV-1与PCV-2有一定亲缘关系,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PCV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如:对氯仿不敏感,在pH=3的酸性环境中能长时间存活,对高温(72℃)也有抵抗力。
PCV不能凝集牛、羊、猪、鸡等动物和人的红细胞;PCV抗血清不能抑制细小病毒(PPV)的红细胞凝集,PCV-1与PCV-2基本上没有交叉反应。
2 流行病学
猪圆环病毒的分布极为广泛,加拿大、德国和英国的阳性率在55%~92%之间,但是发生PMWS的几率并不高,可能是阴性感染。猪圆环病毒对猪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可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群,育肥猪多表现为阴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少数怀孕母猪感染PCV后,可经胎盘垂直感染给仔猪,造成仔猪先天性震颤或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CV常与猪细小病毒(PPV)混合感染,造成许多附加症状,使疾病的诊断更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年龄在5
猪圆环病毒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