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清心与立德
昌邑市新村中学姚晓红
北宋名臣包拯《书端州郡斋壁》一诗,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前两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我感受尤深。这两句诗直抒了包拯为官心要清、道求直的心声,也道出了包拯千百年来深受百姓爱戴,能在封建社会的滚滚浊流中博得“青天”美誉的缘由。这两句诗放在当代,仍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其含义用现代语言概括就是清心律己,正道谋事,着力点在律己与正道,是一个共产党员所必须具备的修养与素质。我们应当细细品一品诗句中的含义与真谛,好好借鉴学习诗句所体现的高度自律意识与公正处事准则。
清心是廉洁的根本,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行和人格力量,更是党的性质、宗旨对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种人生信仰和追求。直道是身谋,直,即正。就是要公道正派,因此,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从追求高雅情趣,培养高尚情操入手,着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使自己不管在何时,都能拥有一颗清心,始终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们知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这是一条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训。人体生病固然是因为自身肌体出现毛病,病菌、病毒是客观存在,且十分厉害,但在抗菌、抗毒能力强的肌体中它们却很难生存。相反,如果免疫力、抵抗力降低,病菌与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显然,这条古训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即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重温这一古训,牢记这一哲理,面对诱惑与考验,有的干部意志坚定、不为所动;有的则不堪一击或经受不住考验,陷了进去。这些腐化堕落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自身出了问题,即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六观”出了问题。如果“六观”端正,严守防线,淡泊物欲,怎么可能被别有用心者
“攻破”“堡垒”呢?无数事实证明,保持清正廉洁,就必须强化自律意识,加强道德修养,筑牢思想防线,遏制贪欲、抵制诱惑。
那么,在作风建设活动中,如何做到修身立德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必经的一个途径就是读书和学习。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思路,可以陶冶兴趣情操,更可以增加聪明才智。读书使我们得以采集人类智慧的火种,进而迸发出自身思想的火光。“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古人说过:“有目而不观览与无目同,有手而不披寻与无手同,有口而不吟讽与无口同,有心而不思绎与无心同”。我的理解,后两句谈的是学习的方法,而眼睛和手的最大作用是用来读书和学习的,有眼睛而不读书,
作风建设征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