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十一讲 曹禺.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一讲曹禺
第一节、从《雷雨》到《原野》
一、曹禺(1910—1997)
1、曹禺对生活中的悲剧性事件特别敏感,这种悲剧性剧作家的天赋,与他的人生阅历和体验有关。他在《雷雨》、《原野》、《北京人》中对蛮性的原始力量的礼赞,倾心于繁漪、金子、仇虎一类人物的塑造,是出于他生存残缺处激发的补偿心理的作用。
2 、在继母熏陶下,从小就是个戏迷:“……从这些旧戏里能学到写性格的本领,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异常鲜明的。”
3 、舞台实践与西方戏剧的影响
二、《雷雨》
1、一天时间、两个场景展开的“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
2、人物
曹禺剧作的成功,关键之一在于他把探索与刻画人的灵魂放在戏剧创造的最核心位置上,塑造出一系列鲜活、复杂的人物。所以曹禺戏剧又被认为是“性格戏剧”。
1)周朴园
a、30年前:

也曾追求过新思潮,身上并不缺乏现代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无疑是封建伦理的叛逆者。
朴园本可以成为新旧交替时期的一代新人,但他最终抛弃爱人,与封建力量和解。这里面有个人原因,威严、冷酷、专制的周朴园也有懦弱的一面;也应看到环境中恶势力的巨大作用。周朴园一方面是加害者(始乱终弃者),另一方面他也是封建伦理的受害人。
b、30年后:
周朴园抛弃侍萍后,情感生活似乎已经枯涸。从剧作看,他对繁漪的关心只是出于义务,并非源于夫妻真情。四凤说周朴园念经吃素,“一向讨厌女人家的”,这无疑是在情感上的禁锢、自虐。周对侍萍的怀念、忏悔、内疚是通过一系列细节表现出来的:爱穿侍萍绣过的衣服,每年四月十八为侍萍过生日,搬家时总会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维持侍萍在时的生活习惯等。周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凝视侍萍的照片,30年来始终如此,应是真情的表露。
同时,周的基本性格是专制,要求作为一家之长的绝对权威。他要求繁漪立即把药喝下去,就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权威意志,确立家庭中权威的命令与服从的秩序。在此细节中,有过留学经历的周表现出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文化的遗传而在他身上所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成为传统专制伦理的现代执行人。
如此一来,曹禺所要表现出的是环境、历史对人的约束与渗透,这一过程表现为对周朴园的心理、灵魂的深入挖掘,他力图表现出主宰周朴园的传统文化心理与旧式家庭环境如何促成周朴园一步步屈从、皈依于封建伦理规范,致使残忍的封建性质深入其内心,同时付出泯灭个人情感、扭曲原初人格的惨痛代价,使他最终从受害者转变为威权的维护者。
2)繁漪
繁漪是曹禺最欣赏的一个角色,也被研究者认为是《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是《雷雨》中戏剧冲突的制造者、推进者。
a 敢爱敢恨、不计后果的个性。
繁漪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做出自己的决定,即使是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也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在情欲的大胆释放中重新找回丢失已久、压抑已久的生命力,从而与那些默默忍受诸种不平等的妇女区分开来,有着耀眼的锋芒。
繁漪的反抗,对于人的自由意志的追求,完全是出于她身上原始的野性,是出于她性格上的自私、阴鸷的一面,并非是过去所评价的她是娜拉式的新女性,在自觉地冲出旧家庭,追求个性解放。

第十一讲 曹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