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 myocarditis )
心肌炎指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
病因多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还有细
菌、真菌、原虫、药物、毒物、放射
线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损害
均可导致心肌炎症性改变。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柯萨奇A、B、ECHO、脊髓
灰质炎、流感和HIV病毒等。
病毒作用于心肌的方式: 病毒直接作用于心肌和心肌内
小血管;由免疫机制产生的心
肌损害。
病因
病变可为弥漫性或局限性,
累及心肌细胞及间质,也可涉
及到心脏传导与起搏系统。组
织学特征为心肌细胞的融解,
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等。
病理
症状: 1 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乏力,咽痛
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
道症状。
2 心脏症状:上述症状1—3周后出现,心悸
、胸痛、呼吸困难、浮肿、Adams-Stokes
综合征。
体征: 与发热不平衡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
第三心音或杂音。心衰征,心源性休克。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胸部X线: 心影扩大或正常。
心电图: ST-T改变,R波降低,病理性Q波,各种
心律失常(AVB和室早多见)。
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壁弥漫性或局限性收缩幅度减低,
左心室增大等。
血清学检查:CK,AST,LDH增高,ESR加快,WBC增
多。血清病毒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补
体结合抗体需反复测定。急性期和相隔 3 周
的恢复期各测定一次,后者滴定度比前者增
高四倍以上,认为新近有病毒感染。
心内膜心肌活检:可检出病毒,病毒抗原或病毒基因片段。
也可进行组织学检查。
临床诊断参考标准
1 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
2 既往无心脏病史而出现心肌炎症状和体征。
3 心电图有ST-T改变或心律失常。
4 除外风湿性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β亢症、中毒性心肌炎、
结缔组织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如果无第一条,其它三条具备也可诊断。
诊断
大部分痊愈。目前急性期定为3个月。
极少数死亡: 死亡原因多为严重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
少数转为慢性:3个月后未恢复,心脏增大,
心电图异常,心功能低下。
预后
《心肌炎》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