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信义兄弟”感人事迹
2010年年关,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便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在孙水林俩兄弟的心里,“兄弟”两个字或许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亲兄弟两个人之间,跟着孙水林外出打工的都是兄弟俩的同乡,有的十几年,有的甚至二十几年,凡是跟着孙水林外出打工的人,不管是有什么困难,生病没钱治的,钱被偷走没法过年的,孙水林都会出手相助。
点评1:深入学习“信义兄弟”诚信大义的优秀品格
为了让农民工按时拿到工钱,哥哥孙水林遭遇车祸,弟弟孙东林接力送薪,兄弟俩二十年如一日,始终恪守着“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约定和承诺。“言必信,行必果”,在“信义兄弟”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和最终极的诠释。无信不立,诚行天下,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像“信义兄弟”那样,坚守中华民族讲求诚信的传统美德,将诚实守信作为人生准则,作为社会生活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和公共义务。
点评2:深入学习“信义兄弟”知荣明礼的高尚情操
信义兄弟”勤俭自强、勤劳致富,从最初的打工者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经营者,他们始终坚持穷不忘根、富不忘本,对工人尽量给予优厚待遇。“信义兄弟”以重信义、知礼法、守规矩作为处世之道、传家之法,他们的大仁大义大善,为我们立起了做人做事的标尺和明镜。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像“信义兄弟”那样,切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总结:长期以来,“信义兄弟”对社会负责,对业主负责,建设的每一项工程都是样板工程。他们咬定“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朴素信念,发家致富后,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接济他人,捐赠救困,以先富带动后富,带领周围的群众外出务工,造福乡邻、回报社会。“信义兄弟”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用善心、善意、善举践行了普通公民的社会责任。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像“信义兄弟”那样,始终将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自觉,心怀大公,奉献社会。他们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工办好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帮困解难,建立起新时期新型的劳动关系,促进了一方平安,实现了一方和谐。大善若水、大德启义,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像“信义兄弟”那样,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努力做社会和谐的促进者。“信义兄弟”二十多年的追求和坚守,在世人心中树立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
信义兄弟专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