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醒石工艺课程《中国山水画论选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山水画论选讲
南阳师范学院:李成溪整理

目录
一、《画山水序》
二、《叙画》
三、《山水诀》《山水论》
四、《林泉高致》
五、《山水纯画集》
六、《苦瓜和尚画语录》
一、《画山水序》
宗炳( “媚道”“妙写”“畅神”)
宗炳《画山水序》原文
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
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砧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
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

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暎,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1. 《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 2.?“玄牝”即“天下母”之意。)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城能妙写,亦城尽矣。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

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熟有先焉。
评《画山水序》
《画山水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山水画的论著,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甚远。其作者为南朝宋人宗炳。文章把中国古代的佛学、道学思想渗入了山水画论之中。就山水画功能而论,作者认为山水画是用来体现圣人之道的,现实山水的感性形象之美在于它既是“灵”与“道”的表现,同时也是“神”的表现。文章中“畅神”思想的提出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画论在重视精神性和理性上最早为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方向。(按:《石涛论画》言: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出笔混沌开,入拙聪明死。理尽法无尽,法尽理生矣。法理本无传,古人不得已。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把卷望江楼,高呼曰子美。一啸水云低,开图幻神髓。)
内容摘要:《画山水序》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画论,而且还从“媚道”“妙写”“畅神”的角度,对山水画的艺术构思和形象表现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不少成熟而又深刻的见解,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创作观念、表现手法两方面入手,论述宗炳《画山水序》对中国山水画创作实践产生的影响。
二、《叙画》
王微(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王微(415--453)字景玄,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微出身世族。但由于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素无宦情”,“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余年”,“龙居深藏。与蛙虾为伍。”是刘宋孝武帝时的山水画家。与史道硕井师荀勖、卫协。善属文,能书画,解音律,通医术。
吏部尚书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受聘。曾与颜延之同朝为太子舍人,殁赠秘书监。王微強調山水畫必須和《圖經》嚴格區別,必須講求「容勢」,而不應與地圖「案城域,辨方州,標鎮阜,劃浸流」的用途相混淆。
生性喜爱观研山水,著有《叙画》一篇,《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书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并注意到季节的区别和情与景的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他认为只有达到如此的境界,才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和联想,使欣赏者从画面上获得对大自然的真实美感。王微的观点与宗炳的“畅神”说都是强调主客体的融合,自然与精神的合一。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的理论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对后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叙画》中饱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效异《山海》”、“拟太虚之体”、“用笔方法”、“形者融灵”等四个方面分析王微《叙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王薇《叙画》原文
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镜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变动者心也。灵无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友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龙淮。眉额颊

醒石工艺课程《中国山水画论选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lfsnxh
  • 文件大小161 KB
  • 时间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