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白山下净土寺.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白山下净土寺
来源:齐鲁晚报作者:翟伯成
章丘普集镇万山村西北,玉泉山之东,绵延秀岭环抱一谷地,其岭险峻,幽静肃穆;其谷林木寂密,泉水潺潺。谷口又隐隐起一秀美小丘,小丘上古柏静寂,正好将谷地隔绝于尘世之外,净土寺就建于其中。
净土寺为临济宗一脉,历史悠久
追溯历史,“净土”为佛家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美称。万山净土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时期章丘有名的寺院。有一说法始建于嘉靖五年(1526)孟春,有待考证。明清时期,章丘佛教兴盛,持续了五百余年,其间大德高僧辈出,佛教寺院星罗棋布,遍布于章丘各地,占尽了章丘的名山胜水。
明清两朝,对章丘佛教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当数长白山摩诃峰上碧云寺的住持性喜老和尚。性喜本为临淄火佛寺僧,因慕章丘山川之秀,便来章丘宣扬佛法。相传,他意欲常住,谁知好地方多已被人建寺,只好怏怏而返。当他行至大院村北大截岭时,心中不舍,回首仰望,忽见摩诃峰顶“有金色巨手相招”(见康熙三十年《章丘县志》),性喜大喜,一步一叩登峰,至山顶,则一片瓦砾,他便四方募化,苦心经营,创修了碧云寺。从明朝天顺四年(1460),到明正德三年(1708),持续修了四十八年。其门人弟子遍及山东各地,开创了明清佛教临济宗五百年之基业。
此支发展到康熙五十年,摩诃峰二十位和尚下山,四处纷纷建寺或任其他寺住持,其中照祥和尚重修了今相公庄镇孟坡峪北朝阳寺。照祥和尚名气很大,曾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并受赐金匾御书(此文物在文革期间被毁)。照祥又收了十二个弟子,后来因为争方丈起了矛盾,除弟子普兴继续留寺住持外,其余十一位弟子都离寺而去,或重建或继承新寺院。
其中:普旺住持龙华庄三会寺;普觉住持搏平石佛寺;普照住持万山净土寺;普通住持三山峪石峪寺;普明住持王家庄会龙寺(解放后修杏林水库,寺址被淹没);普忍住持侯家庄盘泉寺;普法住持十九郎玉泉寺;普悲住持杨官庄龙泉寺;普圆住持祖营坞石驼寺;普慧住持佛塔头佛塔寺;普能住持大院洪福寺。此次分宗被称为临济宗
“小分龙”,从此,佛教临济宗一脉门人遍布章丘长白山周围。
在普照住持万山净土寺之前,明中期,万山村原来有道观、尼庵,后相继毁圮。数年后,村中善人李有南、李有舟兄弟发起重修庙宇。相传,建成后,围绕僧、尼、道三家谁来主持,村内李、万两族意见相左,竟至对簿公堂。知县何公判曰:“两条大路走中间,一片净土僧住持”,并为寺题名曰“净土寺”。民国元年,净土寺进行了一次大修,捐资者东到临淄、西到济南,涉及430余村。民国24年(1936),因殿堂、厥门多次漏雨,万山村民曾捐资重修。
1938年3月4日,马耀南、赵明新率领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千余人进驻万山、三山峪一带,司令部就设在净土寺,并在此接见了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李曼村及政治指导员宋乐生。他们在此运筹帷幄,谋划共同抗日,从而使净土寺具有了红色革命纪念的意义。
仿照北京净土寺格局,规模宏大
据传此寺首建者来自北京,完全仿照北京净土寺建筑格局,可惜碑碣不存。旧时,寺中有大殿、配殿、道房诸多建筑,约有房屋五十余间,膳地约六七十亩,僧多时曾至百余人。
此寺坐北朝南,进山门,为四天王。入院迎门,为前殿,匾额书“护法韦驮”。殿内有观音木雕彩绘像,手托金饼,温文尔雅。与观音相背而立的是韦驮神,两边壁上有四大天王彩绘图。
院东南、西南角有钟楼、鼓楼,曰

长白山下净土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