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十荷花淀派.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产生
荷花淀派肇始于40年代,形成于50-60年代,在80年代被评论界重视、命名。
1945年,孙犁创作了成名作《荷花淀》,引起延安文艺界的反响。解放后,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人在孙犁影响或帮助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他们的作品植根与水乡泥土,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因而,有人称之为“荷花淀”派。
二、文学观
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认为作家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有真实的体验,强调作家“沉入生活的海底”荷花淀派作家都来自乡土,他们的创作也都来自农村生活,没有重大题材与英雄人物,有的只是普通的农民、战士、基层干部。
认为文艺反映政治不是概念化的解释政治术语。
二、特点

作品紧扣现实,体现时代主旋律。如反映抗日的孙犁的《荷花淀》、《芦花荡》,反映土改的孙犁的《光荣》、《村歌》,还有反映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如《铁木前传》。
善于在普通人身上发现真善美。如《芦花荡》中消灭鬼子的老头儿。
作品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气氛。表现了人们在危险中的坚韧精神,献身精神、乐观的必胜信念。

感情热烈,形象简洁生动,情节单纯,具有诗的构思。
语言凝练含蓄,优美抒情。是诗的语言,力求表现“美的极致”。
因他们的小说有很强的抒情意味,所以被称为“诗体小说”。他们的抒情小说在废名、沈从文、萧乾、萧红小说的影响基础上,多了时代气魄,多了壮烈崇高的美。
,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其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动人。
三、代表作家、作品
孙犁:《荷花淀》、《嘱咐》、《芦花荡》、《铁木前传》、《山地回忆》。
另有:刘绍棠的《摆渡口》、《瓜棚记》、《夏天》、《运河的桨声》;从维熙的《故乡散记》、《七月雨》;韩映山的《瓜园》;房树民的《花花轿子房》
四、意义
荷花淀派的作品清新恬淡,自成一派,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发展起到了继承、推进作用。
但同时,他们的作品受时代限制,在真诚歌颂间不免有概念化痕迹,除孙犁外,其他作家的早期作品模仿痕迹明显,生活面比较窄狭。

十荷花淀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91 KB
  • 时间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