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叔同《《送别》音乐鉴赏.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李叔同《送别》音乐鉴赏
——长亭古道的艺术情怀
主要内容
1、《送别》的音乐背景
2、《送别》的音乐特征
3、《送别》的唱法分析
4、《送别》的演绎版本
《送别》的音乐背景
李叔同的《送别》属于20世纪初刚刚中国兴起的“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学堂乐歌在本质上是新式学堂的校园歌曲,它从日本学习了新式乐歌的创作方法,一般借用日本、欧美的音乐曲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新词,从而编成新式乐歌,这种乐歌在后来民国的学堂教育中成为广大师生传唱的主流歌曲,影响深远,李叔同的《送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送别》的艺术特征
从《送别》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来看《送别》,整体上清新不俗而又带有几分哀愁。在表达这种复杂情感时,《送别》用了三段式的结构。首先在第一段以长亭古道等具象描摹来展现“送别”的场景,引人遐想;其次,在第二段直抒胸臆,唱出知交零落在天涯的感慨;最后,用第三段进行重复,将送友离别的意蕴加以升华,隐约表达出人生如落日一般短暂易逝的深切悲凉之感。
《送别》的艺术特征
从曲式结构来看《送别》是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两个乐句组成一个乐段,第一乐段的曲式结构和第三乐段完全相同,整体乐段平缓,起伏很小。第二乐段第一乐句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改第一乐段的沉静,表现出一种激动、感慨的情绪,而第二乐句“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又重新再现了第一乐段第二乐句“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曲调,不过也略有变化,表现了一种友人离别的哀伤之情。这样微妙的曲式结构让《送别》在反复中突显了悠长的主题,但又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得以升华。
《送别》的艺术特征
从《送别》的旋律构成来看,音乐素材简练,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结构上,全曲共四个乐句,第一乐句落音为2,第二乐句落音为1,第三乐句落音为2,第四乐句落音为1,四句重复第二句,构成abcb结构,符合中国诗词最常见的、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也符合中国古典音乐重复下句的常用手法。从乐句内部来看,音阶是以五声为骨干的七声音阶,旋律进行除两次4—7的进行之外,其他均与中国的“三音环绕”式旋律推进如出一辙,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气质。
《送别》的唱法分析
作为学堂乐歌,其唱法主要可归于通俗唱法,演绎时主要使用混声。混声就是真假声的混合运用,它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是一种中性的声音。混声和单纯的真声假声相比,在声音技巧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混声在中声区时以真声为主适当加入假声;而在高声区时,以假声为主适当加入真声,从而使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丰满。
在演唱《送别》时,演唱者需要通过轻柔的声音唱出人们分别是的惆怅和眷恋之情,并要借助速度和力度的对比,来实现音乐的情绪表达。由于《送别》在表达上具有“沉”、“扬”的特点,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较深的气息控制能力。
《送别》各演绎版本
,收录在 1927 年 8 月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也就是我们今天广为流传的歌词版本。
《城南旧事》版,小说中作者将《送别》歌词后半部分有所改动。
《城南旧事》版,电影《城南旧事》中的第一段采用李叔同原有的歌词,第二段采用林海音小说中歌词。
,收录在仁声印书局 1932年12月出版的杜庭修所编的《仁声歌集》
《送别》各演绎版本
洪启版
声音带有一点沧桑,由于没有过多的伴奏,让人听着比较感伤。他的声音或许不那么完美,但却十分的有感情,伴着孤独的口琴声,很能触动人的心弦。
青燕子演唱组版
青燕子的这个版本,给人清新的感觉,洗去了歌曲本身所含有的沉重感觉,跳跃的伴奏下是带些悲伤的声音。她们的演唱技术很不错,但个人觉得情感的把握有所欠缺。或许这首歌是用于重温童年的那些美好记忆的,所以不用那么伤感地去唱。
《送别》各演绎版本
陈悦的《箫色》的箫版《送别》
黑鸭子版《送别》
朴树版的《送别》

李叔同《《送别》音乐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57281760
  • 文件大小400 KB
  • 时间2018-06-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