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
长相思
朗诵
人间惆怅客
知人论世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众家话纳兰
徐乾学《纳兰性德墓志铭》: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顾贞观《纳兰词评》: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
周之琦《箧中调》: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梁启超: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知人论世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长相思》,取《古诗十九首》中“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的诗意为名。初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双红豆忆多娇等。六朝以来诗人多以长相思发端,现存词大多写思妇之怨,而一贯风花雪月的纳兰容若居然用这么短悍的小令描摹透了边塞风光, 既写出来了将士们磊落的男儿风,又极精道得点出自己的故园之思,也算是个异数。
纳兰容若——长相思(改良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