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民公社化运动.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名称的由来
运动介绍
运动的结果
影响
感悟
评析
名称的由来
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视察,与当地的负责人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毛泽东说:“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他还总结“人民公社”的特点,“一曰大,二曰公”。在山东时,当地负责人请示“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泽东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些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人民公社好,被人民网评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运动介绍(1)
人民公社化的内容和性质: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作为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的基层单位。
人民公社化的表现:
大刮共产风(绝对公平)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人民公社化的组织特征:
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中国大陆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
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是生产队。根据各地方不同的情况,人民公社的组织,可以是两级,即公社和生产队;也可以是三级,即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运动介绍(2)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人民公社体制,取消乡建制。
1961年,毛泽东主实行人民公持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
1962年起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以生产队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制度。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为了改变人民公社制度下存在的平均主义和社员缺少经营自主权的状况,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制定的宪法规定,农村建立乡政府和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基层政权机构和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分开设立。
1984年底,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大部分完成了由社到乡的转变,仅有少数仍存在。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盲目追求社会主义高度的公有化程度,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分工,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浪费了大量资源;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
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评析
人民公社是毛泽东在“大跃进”浪潮推动下设计的中国社会的新模式,解决的是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依靠不断扩大公有制,缩小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来迅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具有共产主义因素的分配制度,限制和逐步消灭商品和商品交换,逐步取消社会分工等等制度和措施,,反应了人民对于共产主义的美好向往,但它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模式是带有一定空想色彩的社会主义模式,它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884 KB
  • 时间2018-06-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