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庐山实习报告.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庐山实习报告
绪论
-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一)、庐山的地质构造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
—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庐山的地貌
1、构造地貌
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褶皱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⑴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高1358m。
⑵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⑶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m。
⑷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⑸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的日照峰海拔1310m。
⑹东谷(又称中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⑺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⑴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m,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下降,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⑵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m,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2、山地夷平面地貌
夷平面在山北分布的高度为1000~1100m左右,生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即地壳上升之前。夷平面的地形起伏和缓,高差不大,有略为高起的岭脊(齐顶)和相对低凹的宽谷(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属古老河谷,谷内发育了Q2红土层,二者均表示为庐山上升前夷平面作用期的产物。夷平面的发育对庐山的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3、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层和向斜构造发育,其流向以日照峰为分水岭,其东流向东北,其西流向西南,少数是横切构造发育的较新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作南东-北西向。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与常态河谷不同,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反而是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⑴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西谷、东谷、莲谷
—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有三层:
上层:黑色—灰黑色土层,时代全新世。
中层:棕黄色砂砾层,时代晚更新世。
下层:棕红色砂砾层,时代中更新世。
⑵峡谷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时,河流侵蚀复活,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烈下

庐山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