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文学笔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汉赋
汉赋是两汉400多年最盛行的文体
第一节赋的起源和特点
一、汉赋的起源
赋:原本是《诗经》的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手法。
作为文体,是指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不歌而诵”的文体。
(1)赋的形式:铺采摛(展开)文——用华丽的辞采进行铺陈、描述。
(2)赋的内容:体物写志——或对事物的刻画(大赋),或抒发作者情感(抒情
二、汉赋的渊源及其兴盛的原因
1、渊源
(1)汉赋直接从楚辞中发展而来
(2)《诗经》对汉赋也有影响
(3)荀子(最早以赋命名作品)及宋玉的赋体作品的影响(P163)
《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
(4)也受战国散文的影响
《战国策》宏大的结构、夸张的描写、说客的辩辞、铺排的手法、带讽喻的笔法等
2、兴盛的原因
(1)文学本身的发展继承性(渊源)
(2)文体的特点,兼有诗与文的优点,容量大,又有讽喻的功能,可作上书之用,广受文人喜欢。
(3)当时鼎盛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汉赋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
太平盛世,游学风气浓厚。歌舞升平,歌功颂德;盛中含衰,需“既美且刺”、“劝百讽一”。(大赋的内容)
(4)帝王的爱好和提倡(文艺政策)起了鼓励刺激作用(梁孝王、汉武帝)
★文艺政策:以赋取士。(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
(5)小学的发达。当时的经学、训诂之学大盛,许多辞赋家又是小学家。如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大家。汉赋那种连篇累牍、夸艳斗靡,如同“字林”的文体与小学之发达有很大关系。
三、汉赋的发展与分类
汉赋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分三类(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
(一)初期(形成期): 汉初至武帝初年七十多年“骚体赋”
1、骚体赋:指模仿楚辞而写成的一种赋,与楚辞十分相似,在形式上全用楚辞体句式,带“兮”字语句,有讯辞,在表现手法上运用“香草美人式”比喻,内容侧重抒情,主要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
2、代表作家作品: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枚乘《七发》(第一篇大赋,完成了从骚体赋向大赋的过渡。并形成了“七体”。)
司马相如《长门赋》(一首杰出的骚体抒情小赋)
(二)中期(全盛期) 汉武帝至东汉中叶二百多年“散体大赋”
1、散体大赋:内容侧重铺叙描写宫苑、京都山川等壮丽事物, 帝王的政治、军事等活动,以及帝王贵族的声色犬马、田猎驰逐等生活。形式上韵散结合,散句为主;结构宏大,千言以上;采用主客问答式和夸张的手法,辞藻富丽;主题上以宣扬帝国的声威,对帝王歌功颂德为主,而临近篇末往往寄托一些讽谕君主励精图治的意思,“劝百讽一”或说临终奏雅。
2、代表作家作品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合称《天子游猎赋》)
东方朔《答客难》——“难”是他首创的一种古文体。
扬雄四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班固(东汉):《两都赋》——开创汉大赋中的“京都”题材。
张衡等:《二京赋》(西京,东京)
(三)晚期(衰微期) 东汉中叶至汉末一百多年“抒情小赋”
1、抒情小赋:内容侧重咏物和抒情。形式上篇幅短小,文辞清丽,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批判色彩十分强烈。
2代表作家作品:
张衡《归田赋》——第一篇小赋,完成了从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过渡
蔡邕的《述行赋》和赵壹的《刺世嫉邪赋》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第二节两汉赋代表作家及作品讲析
一、贾谊(前200——前168,享年33)
其著作有《新书》十卷,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吊屈原赋》(作品选P237)
骚体赋的代表作,是作者赴长沙王太傅途经湘水凭吊屈原时所作,赋中怀古伤今
1、主题: 借凭吊屈原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在政治上的不平和对社会现实的憎恨。
2、写作特色:
(1)在体制上,表现为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句法上为四、六言合用,句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
(2)运用大量生动而寓意深刻的比喻和对比,揭示了正直与奸邪、贤能与不肖及美善与丑恶的对抗,鲜明地表现了主题。
二、枚乘
《汉书·艺文志》载共有赋9篇,仅存3篇:《七发》、《菟园赋》、《柳赋》,以《七发》文学成就最大。
★代表作:《七发》(作品选P249)
(1)内容:
假托楚太子因纵欲享乐导致卧病不起。吴客前往探病,陈说了奇声、奇味、骑射、游宴、田猎、观涛来启发太子,最终以“要言妙道”(中肯的言论、精妙的道理)使太子痊愈。
(2)主旨:
劝诫统治阶级要摆脱腐朽糜烂的生活,倡导追求要言妙道,具有积极的意义。(戒奢)
(3)写作特色:
①在虚构的框架中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上见于屈原与渔夫、贾谊与鵩鸟,

古代文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