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刘禹锡《陋室铭》.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刘禹锡《陋室铭》
苏涵
刘禹锡《陋室铭》的结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个蕴涵深远的引用,一个确定不疑的反问,在行文上是紧扣着“陋室”的“陋”字而结,在意义上却恰恰打破了“陋室”的“陋”字,启发我们作出这样的理解:我的居室虽然狭小而简陋,但由于它的主人有着芳香馥郁的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德”,有着富于诗意的审美化的生活情趣,高雅而颇具文化意味的人际交往,清静而自由的心灵世界,所以,它就不再狭小而简陋,竟有了无比的广阔与丰厚。这种芳香馥郁的“德”,即是是中国文人中的“君子之儒”所秉持的道德修养与人格精神。在《论语·雍也》中,孔子曾动情地夸赞他的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身居陋巷,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简陋生活,那在别人是不能忍受的,而颜回却“不改其乐”,就是由于他追求的是道德修养的崇高,而非物欲的满足,这与孔子所倡扬的君子人格是完全契合的,所以才赢得如此动情的夸赞。孔子本身更是这种道德人格的实践者。《陋室铭》结句的“孔子云”,在《论语·子罕》中的完整文字是: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在《论语·述而》中还记录了孔子另一段有名的谈话: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些不仅与他赞美颜回的谈话具有一致的精神内涵,而且更深一层地说明:居于“陋巷”、“陋室”的君子,其实也并不排斥“富且贵”的非“陋室”生活,只是不能用“不义”的方式去取得它,所以宁愿因为“义”的坚守,而愉快地过着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的贫穷生活。
孔子所倡扬和实践的这种君子之德,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说,是将心灵的完善与自我满足视为人生最根本的意义和最高的境界,这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演化为他们具体的行为方式、精神方式。《陋室铭》中所描述的三种生活情形,即是这一影响的突出见证。
第一种情形,是在“陋室”之中品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意情趣。这里的“阶”与“帘”,在简陋之中,本无情趣可赏。但由于长在院子中的绿苔竟然悄悄地爬上台阶,与人越来越亲近,便把诗意送到可与会心的主人眼前。而隔帘遥望,并不是看到了远处的青草,反而好像是远处的青草有意地将其沁人心脾之色送入门帘之中,“陋室”更与生机盎然的天地自然融汇到了一起,带来的便是华屋玉食、锦衣美酒都无以比拟的享受了。于是,“陋室”生活被诗意化、审美化,被赋予了超远而充实的精神意义。而且,由于它同时意味着冷落,意味着与世俗交往的疏远,又与第二种情形相为呼应。
第二种情形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这种人际交往,固然多少带有文人孤高自赏的意味,但它强调的是高层次的文化交往,精神沟通,是对庸俗的人际关系的回避,同样具有充实的精神意义。这其实正是刘禹锡在坎坷生涯中人际交往的真实情形。比如在贞元十九年(803)左右,刘禹锡结交了柳宗元、韩愈两位一代“鸿儒”,三人便经常在一起交流学术,切磋诗文。到晚年,他又与白居易成为知交,两人在繁复的诗酒往来中,激发了作诗的灵感与激情,披肝沥胆展示着同样崇高的精神境

读刘禹锡《陋室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