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记大连市实验小学尹岩峰
提起好学生,人们一定会想到那些在课堂上正襟危坐,循规蹈矩;课下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好学生”早已被赋予新的内涵,那么在新课标指导下,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一个爱父母,爱别人的人。要想成才,必得先成人;要想成人,必得先有亲情。我们在享受亲情的同时,也要付出亲情,用真挚无私的心去关爱父母,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才是爱的最高境界。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违反学校规定,在中午放学的时候,在校园的花坛中摘了一朵玫瑰花,被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看见了,经过询问才知道,小女孩的奶奶生病了,她摘这朵玫瑰花是送给奶奶的,想祝奶奶早日康复。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不但没有批评她,而且摘了一朵最大的玫瑰送给她。因为小姑娘纯洁真挚的爱让我们感动不已。孔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也。”得到一点爱,我们心中就多了一份光;释放一份爱,世界就多了一点热。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何谈亲情和友情,何谈爱家和爱国!他又怎么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学生呢?
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一个爱劳动,爱集体的人。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人类。是的,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劳动创造的。从始皇陵到长城,从巴黎圣母院到艾菲尔铁塔……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创造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所以我们只有热爱劳动,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作为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正是作为一名合格学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在集体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奥运会上女排姑娘默契配合,勇于拼搏的精神,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流泪。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集体精神。他们的奖牌铸入的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班级、学校、社会、国家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所以教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又怎能不爱集体?
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一个勤学善问、勇于求异的人。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次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联欢会上,记者问一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您是在哪所大学里学会了您认为最有用的知识呢!”科学家笑着说:“饭前洗手,不拿别人的东西,打扰别人要说对不起——这就是我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有所帮助。勤思善问、勇于求异,是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业上的进步,不但要学和思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作为
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