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镁水泥工艺品的生产技术
我国镁质材料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菱镁矿的储藏量近30亿吨,氯化镁遍及沿海各盐矿。
镁质胶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在我国起始于二十世纪初(氯氧镁水泥又叫索瑞尔水泥和菱镁水泥)。
。
常温气凝的镁质材料胶凝力学性能的主要相结构与相组分为:5Mg(0H)2·MgCl2·8H20。在生产中,MgO(氧化镁)的反应克分子比是多少,这是技术的核心。它的用量确定是通过MgO/MgCl2的不同克分子比的胶凝硬化体,分别测试不同龄期的强度及防水性能,确定
最佳组分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用X衍射及电子显微观察确定组分的相组成和最佳用量,作为MgO/MgCl2的克分子比用量应大于5,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作为确定配比用量的MgO应是活性MgCl2,即在常温下(10℃。~35℃)和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水化反应的氧化镁。作为刚出厂的MgO含量在80%一85%的轻烧镁粉,其活性氧化镁的含量大都是65~2%,若以轻烧粉中MgO含量作为配比的克分子计算依据必然导致MgCl2的用量过剩。在确定正确计算依据的情况下还应注意轻烧氧化镁中的活性氧化镁含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受潮或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水镁石’Mg(OH),这种情况在我国南方尤为突出。
因此生产企业必须不定期地测定轻烧粉中的活性MgO含量、调整MgCl2的用量和配比组成,以动态科学的配比克服返卤、泛霜一现象
、养护工艺。
镁质材料的水化反应和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部分生产者误把表面干固成型当成了水化反应完成,甚至为了缩短生产周期,不控制升温速度或加热养护都是不正确的。镁质材料的水化反应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通常表面干固脱模,仅是完成水化反应的17%左右。
脱模后要注意保温、保湿养护,正确的做法是在成型温度10℃~35%:下,体系反应温度不超过70℃,脱模后保持自身水化热和排湿的情况下养护3~5天,然后进行干空养护。切忌在脱模后进行干燥,否则未反应的MgCl2伴随水分的蒸发,迁移到制品的表面,水分蒸发后留下MgCl2造成返卤,泛霜,同时强度要损失10%~20%。在镁制材料制品的成型养护中还切忌采用高浓度卤液和加热方式。
在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工艺技术会导致氯氧镁制品返卤、泛霜。如:搅拌不均匀,正确的搅拌机应选择双轴且能白转与公转而且能变速,最高的搅拌速度能达到90~110r/min,若采用单轴搅拌机也应考虑设置倒顺开关和变速装置。生产中还切忌用MgCl2促凝液调整料浆稠度。因为这破坏了组成的克分子比关系,必然导致镁质材料中MgCl2过剩,如发生稠度变大的情况时,可用相当于料浆量2%~5%%的浓度的磷酸溶液加以调节。
3. 合格稳定的原材料是确保镁质材料制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1)轻烧MgO
轻烧氧化镁粉是镁质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它是由菱镁矿MgCO3在’750%~850~C下锻烧而来。一些生产厂家煅烧工艺较为落后,特别是对原料或烧成后的矿石无均化的措施,造成同一批产品,甚至同一袋产品的MgO含量和有效MgO含量都有较大的差距。还有部分生产者为片面追求生产成本,往往采用菱苦土替代轻烧粉生产镁质材料制品,这不可能生产高质量镁质材料制品。要保证MgO原料的合格与稳定性,生产合格的镁质材料制品,所采用轻烧MgO的原
菱镁水泥工艺品的生产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