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侯生强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荒漠化的含义、原因、危害和治理四部分内容。本节内容教学需2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及板书为第1课时内容。
一、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对这节内容的要求是:能分析当地或某一区域内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课前安排学生实地走访或调查当地土地利用的状况,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让学生在了解当地区域发展特点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地理Ⅲ”是在“地理Ⅰ”和“地理Ⅱ”的基础上,使学生结合“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应用于某个具体的区域。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问题,环境问题涉及到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难怪生态环境问题。本节教材讲述的内容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新教材比较全面介绍了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治。本文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例,让学生在学习区域问题的同时,为解决区域问题、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打下基础。本文通过借用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来讲授荒漠化问题,可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会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的人为原因。
,明白荒漠化的危害。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可行性措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环境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通过分层次问题导学法, 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展示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手段,实现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正确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原因、危害与治理。
四、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等方面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分组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
五、教学程序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馈
创
设
情
景
问
题
导
入
第1课时
(课件展示)图片A、B、C
设问:?
,请同学们说明图片A、B、C的具体因果联系?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