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测试基础知识
大港油田井下技术服务公司
二00八年五月
张世林
1、石油的基本性质
2、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3、石油勘探开发过程
4、试油测试目的及意义
5、试油测试依据及原则
6、试油工艺发展简史
7、试油作业井口装置
内容提纲
1、 石油的基本性质
石油
石油常与天然气并存。因产地不同,其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未经加工的石油称原油。原油经加工后可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还可提取润滑油、润滑脂等。也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石油炼制工业中由原油经过一系列石油炼制过程和石油产品精制加工而得到各种产品,通常按其主要用途分为如下几类:(1)石油燃料,如液化石油气、汽油喷气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等;(2)石油溶剂和化工原料,如汽油型溶剂、煤油型溶剂和化工原料;(3)润滑剂和有关产品,如各种润滑油和润滑脂等;(4)其他,如石蜡、沥青、石油焦等。
一、石油物理性质
石油的物理性质随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性质的石油,对开发、集输、贮存及加工影响较大,因此其经济评价也各不相同。
1)颜色石油颜色的深浅取决于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一般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愈高,颜色愈深。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流体性明显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无色;粘性感强的原油,大多色暗,从深棕、墨绿到黑色。玉门、大庆等油田的原油多呈黑褐色;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呈茶褐色;柴达木盆地的原油多呈淡黄色;四川、塔里木、东海等盆地的一些凝析气田所产凝析油从浅黄色到无色。
2)臭味是由于原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而引起。芳香属组分含量高的原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有硫化物较高的原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
3)密度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克每立方厘米(g/cm3)表示。密度大小与石油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数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大,颜色深;低分子量烃含量高,密度小。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所产原油密度有较大的差别。原油按其密度可分为四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超重质原油(≥)。我国生产的原油密度变化也较大。
4)粘度指液体质点间移动的摩擦力,以m Pa•s表示。粘度大小决定着石油在地下、在管道中的流动性能。一般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通常原油中含烷烃多、颜色浅、温度高、气溶量大时,粘度变小。而压力增大粘度也随之变大。地下原油粘度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
根据粘度大小,将原油划分为常规油(<100mPa•s),稠油(100~10 000mPa•s),特稠油(10 000~50 000mPa•s)和超特稠油或称沥青( >50 000mPa•s)四类。由于绝对粘度难以测定,在实际应用中测定相对粘度。相对粘度指液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温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比。
5)荧光反应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受激发发光,并在照射后所发光立即消失的这种荧光反应特性,普遍被用于野外工作(录井)时作为判断岩石中是否含有石油显示的重要标志。按发光颜色的不同以及分布的情况,大体可推测所显示的石油组分及其百分含量。一般油质呈天蓝色,胶质呈黄绿色,沥青质呈棕褐色。
6)旋光性石油在偏光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转的特性。偏转度一般小于1°。旋光性是有机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而且当加温至300℃时即消失。
7)溶解性石油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醚、三氯甲烷、硫化碳、四氯化碳等,也能局部溶解于酒精之中。原油又能溶解气体烃和固体烃化物以及脂膏-树脂、硫和碘等。
8)凝固点凝固点系指原油从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固态时的温度。根据凝固点高低,石油可分为高凝油(≥40℃)、常规油(-10~40℃)、低凝油(<-10℃)三类。我国多数油田所产原油的凝固点,在15~30℃之间。
9)燃烧性石油和成品油可燃程度随温度而异,表现在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差异。“闪点”指石油在容器内受热,容器口遇火则发生闪火但随之又熄灭时的温度。“燃点”指受热继续升高,遇火不但出现闪火而且引起了燃烧的温度。“自燃点”指原油在受热已达到相当高的温度,即便不接触火种也出现自燃现象的温度。石油是混合物,其闪点在-20~100℃之间,自燃点在380~530℃之间。规律是:沸点高,闪点也高。如煤油闪点在40℃以上,柴油在50~65℃之间,重油在80~120℃,润滑油300℃左右。自燃点却相反,沸点高的成品油,自燃点降低。如汽油为415~530℃,残渣油约270℃,沥青则降至230~240℃。
大港井下技术服务分公司-试油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