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行动模式
第一节社会行动的涵义
第二节社会行动的工作策略
第三节社会行动中工作者角色和方法
第四节社会行动的评价与讨论
第一节社会行动的涵义
一、社会行动的概念
(一)社会行动的道德基础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自由主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在一个问题社区,社会工作者采取家长式的介入,为了当事人的利益在没有获得当事人的默许的情况下而干涉当事人的个人或社会环境是合法的、道德的。
(二)社会行动的社会基础
社会行动是社会性质和政治制度的内生物。
(三)社会行动产生的现实基础
1、社会上存在着被压迫的少数群体
2、个人自由及人权受到保障
3、拥有自由的新闻媒介
4、群众缺乏政治参与渠道
5、社会和政府的宽容
(四)对象
一群处于不利的群体,他們需要被组织起來,联合其他人去向整体社会争取资源及取得符合民主及公义的对待(Rothman, 1979)
社会上无权无势及政治权力的群体, 争取大的代表性及获取应得的利益(Bryant, 1981)
基层/边缘/弱势社群面对生活的压迫, 受到不公平政策的压制与剥削。
(五)定义
社会行动假设有一群处于劣势的群体,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联合其它人去向整个社会争取资源及取得符合公益及民主的对待。(罗斯曼Rothman 1979)
社会行动是运用冲突去达成改变,工作员的目的是说出不满,表达苦况,组织压力团体与当权者周旋争取权力、资源和较好的服务及设施。(拜因Bryant 1972)
综合——
是在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受政策不合理对待的低下层群体,透过集体行动,采用非建制的途径及较多运用冲突对峙策略,并采取第三者的支持,借以伸张居民权益,以获得应得资源,使社会权力、地位和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他们的无能及无助感,达致更公平、更公意的社会。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参与过程。
二、社会行动的基本假设
假定社区内有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他们同当权
者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冲突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
权者对贫困群体的了解及关注不够,也可能是彼
此缺乏交流沟通,致使各自的需要未能充分反
映,或者是存在着资源及决策分配的不公平。
三、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和功能
总的目标: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
任务目标:资源及权力的再分配或改变科层
组织的基本政策, 使处于弱势的群体能够改变
自己的处境
过程目标:建立团队精神
提升社会意识
减少无能、无助感(充权)
强化批评性思考以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行动的功能
1、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2、提升居民的自我意识和能力。
3、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节社会行动的工作策略
一、 社会行动的策略和类型
(一)介入策略
1对话性行动
2抗议性行动
3对抗性行动
4暴力性行动
(二)、类型:
政治行动—游说、立法倡导、监督行政、公听会
直接行动—暴力行动和非暴力行动
非暴力—抗议与说服、不合作行动、干预行动。
二、运用社会行动策略的原则
(一)渐进原则
(二)争取让步而非破坏
(三)行动的连串性
(四)争取舆论支持,避免使用暴力
(五)认真考虑有关因素
——群众的资源、群众的投入程度、社会气氛
第六章 社会行动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