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制作》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的潜能。在教学中,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力求体现“互动”这一特点。我参加这次比赛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帮助和提点,在试教、观看其他老师的比赛和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不少知识。现整理出来,以有助于自己以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试教反思:选题需谨慎,学情应了解
《我们的小制作》当初选这个主题是想着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小制作,印象深刻且符合学生的兴趣,而且以前给班上学生上这个课时说话和交流的效果不错。但当我在本校试教了第一次后发现自己错了。原来这时的二年级学生刚从一年级升上来,本身说话表达就还不完整,要把做小制作的过程说出来对他们而言太困难了。总结下来有以下困难: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他们不会使用,小制作的构成部分难以讲清楚,只懂得说这里、那里,然后,制作材料说不全,说过程的时候说不完整等等。
我在本校试教了两个班,尽管知道了这个主题的难点在哪,一次次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后来学生表达得比较好了,但仍然因为学情的关系这个主题的口语交际开展得不太理想。因此我得到了一个教训:不了解学情,凭自己的经验开展教学只会失败!
二、听课收获:学生能否说好,就看师引导
我觉得像口语交际这种以说为主的课老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口语交际,一要有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二要提供给学生可以模仿的对象;三要通过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大胆说;四要给予学生到位的评价使他们有改进的方向。
许多老师都能做到第一、二点,而我发现当中不少精彩的课都把第三、四点发挥得特别好。比如陈老师的《动手做做看》,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反应不太积极,于是老师一次次地用自己生动、充满感情的表达和活泼的肢体语言努力去带动班上的气氛来吸引学生投入这个课堂。当然后来的课堂就活跃了起来。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要求就是让学生大胆说,尽管老师在这个课上说得比较多,一节课不应该变成老师的个人表演,但我认为老师因应学生的表现选择了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说,在
“大胆说”这一方面达到了教学要求。
《夸家乡》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一个课上,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的工作就是负责引导学生说和交流。口语交际的重点是互动,这个课的亮点也是互动。老师用多种形式来让学生说,给了学生大量说的机会,而且学生的参与面广,说话和交流的
6《我们的小制作》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