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轮椅:
A. 坐椅(seat):
1. 坐宽(seat width):为髋部和大腿间最宽的距离(约在大转子间的联机)往左、右各加1吋,选择一个适当宽度的轮椅座位对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让患者舒适,同时也能让患者稳定的坐在座位上以避免滑动或是跌落的危险性,若座位太过于狭窄不仅是让患者感觉不适,而且也会压迫到神经血管导致痔疮发生率增加;同样的,若座位太过于宽敞,也会使患者无法固定躯干而倾向某一侧,长期下来无形助长了使用者臀部某一侧的压迫力,同时也会增加患者推动轮椅的困难度。
2. 坐深(seat depth):为髋关节至腘窝(popliteal fossa)的长度减去2吋,重点在于腘窝不能受到座位边缘的压迫,若太浅的话会使患者的腿部无法正确地固定在脚架上,进而影响患者使用轮椅的平衡感,若太深的话,则会使患者的脚部易于伸出脚架与滑动,进而压迫并影响其腿部的血液循环。
3. 坐椅高度(seat height):为膝腘窝到脚跟(膝部不需要坐90°)再加上1吋,或是脚踏板的最低点要离地面2吋以上,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支撑患者的重量,而且适当脚踏板的调整会提高轮椅的安全性,因此若太高会使患者重心变高而容易摔倒,若太低则会使患者的脚扥在地面上。
4. 坐垫大致可分为折迭式及硬质式两类。折迭式坐垫是由软塑料或帆布做成,便于折迭携带,减少轮椅存放的空间。但是如果使用者肌力不良,或有明显痉挛及肢体变形的问题,最好使用硬质座椅,有些硬质坐垫内嵌木制材质,使座垫更加坚固以及有附有固定患者坐姿的功能,对于有些患者,由于臀部以及腿部皆失去知觉,坐垫上附加的特殊减压和预防褥疮功能是必要的,此时可以考虑充气式坐垫,因为它能随着人体造形提供臀部最大面积的接触以分散压力,分压效果良好,但是对姿势支撑性较小,所以须配合硬式坐垫使用以增加稳定性,适用褥疮高危险群者,而且材质轻,不过缺点是容易刺破,不易修补。
B. 椅背(seat back):
1. 标准高度至肩胛骨下缘上方2吋(约在腋下4吋),不过椅背的高度可依不同的轮椅使用方式而变动,大致上椅背的高度最高以能够支撑患者的背部,并且不会妨碍患者的动作为原则,因为椅背太高会限制上身的活动,最低的高度则不能使低于患者的肩胛,否则易使患者的背部感到不适。
2. 它的材质可以是软塑料可折迭或硬质椅背,有些患者有需由轮椅的背面进入轮椅的需求,此时椅背则必须有垂直拉炼、易于拆开的钮扣装置或是活动式的椅背(zippered opening),以便于打开或是移除背靠,可以方便患者由轮椅后方移位。
3. 在某些状况下,如:患者坐姿姿势性低血压时,椅背要能向后倾倒以符合需求,在椅背倾倒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采用座位与靠背可以同时倾斜,但是这两夹角却不会改变的座位系统,也就是所谓的空间倾斜的座位系统,可降低倾斜时所承受的剪应力;而另一种是倾斜式的靠背,它是采用全卧式(Full reclining back)或半卧式(Semireclining back—约可倾斜30度)椅背以达到使病人后倾之目的;在此不论是哪一种类型,这类椅背常需要加高,并增加头靠,使颈部获得良好的支撑,常用于颈椎受伤合并有四肢瘫痪之患者。
C.
标准轮椅尺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