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就在这里诞生。
谁?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
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
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
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
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
边的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
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
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
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
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
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东坡突围》
苏轼:
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苏轼
苏洵、苏辙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
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书法)
三苏
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问余平生功业,
身如不系之舟。
心似已灰之木,
元丰二年,苏轼
因诽谤朝廷,讽刺新法
的罪名被贬黄州。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背景
赤壁赋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