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法治观.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法治观
13号
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法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矛盾交错,利益关系复杂,法律尚不完善,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任重道远。由于我只是一个大一的学生,我对法治的理解可能有错误。在我心中,法治是良法之治。建设法治社会就是要建造以良法为上、以法为信仰的社会。以下是我对法治的看法:
一、立正义之法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是围绕着“正义”与“理性”而展开的,并以此为标准认为法律应当·有良法与恶法之分。“法治首先是良法之治,其次是规则之治,另外还应是理性之治,”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同自由、平等、正义和善德等社会价值是紧密联系的,推行法治就正是在促进和实现这些价值,故法治之法必须是良法,且唯有良法才是法治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说的没错,只有良法才会得到人民的尊重,才会成为人民的信仰。如果一部恶法面世,它只会强迫人民做不道德的事情,维护不正义之士的利益,它永远得不到人民的尊重,谈何法治!
法律是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要有一部良法,必须有一个正义的统治阶级。正义是得到多人认可才能称之为正义,是决定法律优劣的重要标志。而法治不同于人治的根本之处在于:人治是“一人之治”,而法治是“众人之治”。良好的法律取决于“由谁制定”。人民是最基本而广泛的社会主体,只有人民真正享有立法权并由人民制定的法才得到人民的认可,这才是真正法治的法。因此,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立法,是法治的必经之路。
在立法时,我们需要考虑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的公平。既然法治下的法是良法,法律应该充分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平等,体现权利本位,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法律应该维护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三十年给社会带来巨变,城乡差别、贫富悬殊、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问题凸显出来。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的法治发展造成恶性循环。要建造一个法治社会,我们需要一部重新调整社会再分配的法律。因此,法治社会的法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二、规范执法
在规范立法的同时,法治社会要求执法人员严格依据法律执法,不能让权力凌驾于法律上。无论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公民甚至统治者,都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事,平等地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并承担维护法律尊严的义务,以维护法律的至上性,使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执法者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如果执法者不受法律约束,那么法律就只能沦为一种工具。
现在我国存在众多执法不严、执法不针对既得利益者的现象,让人民对法律失去信心。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因为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亚里士多德提出:“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法治与统治者权力大小有关,当统治者的权力足够大而缺乏制约时就会舍弃法治而走向人治。”按照他的逻辑来讲,要使国家在法治的轨道上行进,就必须把统治者的权力限制在法治许可的范围内,受法律的监督。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对执法进行监督,执法人员需要以法律为上,严格依照法律办事。
更为重要的是,执法者要有良好的法治素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宁愿明知吃亏去私下解决,也不去找公检法通过法定的途径去解决纠纷。这固然有人民自己的因素,但这与执法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经常听到某个地方因为房屋被强拆而反抗,最终送上宝贵的生命。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这能让人民相信我们的法律吗?只有

我的法治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1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