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文化
在广袤的鲁西南平原上,有一个辖62万人口、、12个乡镇的小县——成武县。别看这个县小,但在全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粮食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繁育基地县、淡水养殖基地县等称号。成武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丰富。最让该县人民自豪的是:一山、一湖。这山,就是文亭山;这湖,就是文亭湖。
文亭山位于成武城区西北部的文亭湖中,原系先民避水时所筑高台,后演变为人们祭祀、聚会、游玩之所。目前高17米,面积约23938平方米。传说春秋时孔子的弟子曾参与“三冉”(冉雍、冉耕、冉求)在此会文,后人于山上建亭纪念,名曰“文亭”;山因亭名,故曰“文亭山”。据《曹州府志》记载:“上有高祖庙。”“汉高祖过鲁祀孔子,驻跸于楚丘之文亭。”楚丘,即秦汉时成武故城。山右有驻跸亭,“汉高祖驻跸处也”。相传汉高祖驻跸文亭山时,上有五彩云笼罩。所以,文亭又叫“云亭”,文亭山又叫“云亭山”。明代曾于山右建曾子祠和两个亭子,飞檐画栋,气宇轩昂,连同山顶庙宇,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这里有香火大会,买卖的、拜神的,好不热闹。至二十世纪50年代,这里建筑物已无,尚有古柏数株。1969年县政府将此山辟为烈士陵园,在山顶建烈士纪念堂一座。纪念堂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包备五先生题额,堂内陈列着成武县革命斗争史图片和烈士事迹介绍,每年清明那天各界群众都到这里观瞻、祭奠;纪念堂前辟有花圃;花圃两侧各有一亭:左为观武亭,右为会文亭,皆取成武“文成武就”之意;亭内皆设有石桌、石凳,供游客休憩、纳凉、弈棋、清谈之用;山坡栽植的翠柏绿柳,现已郁郁葱葱,成了鸟儿的乐园。
在文亭山后有一略比文亭山低的土台,名曰斗鸡台。传说春秋时宋灭郜国后违背了北杏之会的盟约,齐桓公于公元前679年以盟主的身份召集盟友出兵讨伐,单伯带兵和他相会于宋北境。打败宋国后,他们就在此台上斗鸡庆祝胜利。此后世代相沿,就成为人们斗鸡取乐的地方了。由于战乱和饥荒,斗鸡台的斗鸡活动不知何时已经停止,现在矗立在斗鸡台上的是烈士纪念碑。但成武民间的斗鸡活动仍然余风未泯。1994年(?),该县斗鸡协会成功举办了全盛世增添一景。
站在文亭山上,举目四望,是那碧波荡漾的湖水。这湖,就是文亭湖。
文亭湖原来叫城湖,因环抱文亭山而得名。一望无际,号称万亩。它像一条温柔的臂弯,从城的西边向北边、向东把富饶的城区揽在怀里,给城市增添了一抹娇媚。湖内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骨镞、骨箭头和商周以降的众多文物,并发现了汉代陶井群,可知此湖原系先民聚居地。据清乾隆年间的《曹州府志》载:“文亭山在城武(成武)县西北一里。”可知乾隆以前的成武小邑一部分就在现在的文亭湖里。据《史记》记载,秦二世三年二月,沛公、周勃、曹参曾“攻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从现在的地形看,
成武县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