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运用情境教学方法
巴彦县兴隆二中衣志敏
2010年新任骨干教师(第九批市骨干教师)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发现式学习,即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利用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主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探索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锻炼和发展了能力,在学习能力和方法上得到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学习的企盼,使他们很享受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所带来的喜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帮助我们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探索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地进行数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对于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现总结出一些方法和经验和大家探讨与分享:
1、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
数学的学习有些时候确实是枯燥乏味的,因此,适当的加入一些优美的语言或生动的故事情节,学生往往会非常感兴趣,所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这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更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气氛,促进教学的高质量完成。用心的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很多原始素材改编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例如:在讲解《分式的约分》这个教学内容时,我用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动物园里,饲养员在给小猴喂西瓜,她把一个大西瓜切成两半,放在了猴子的面前,猴子懒洋洋的看了一眼后便没了反应,饲养员这时又将西瓜切成了3份,这时小猴迅速的跑过来吃掉了西瓜。
这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在倾听着,脸上充满了好奇的喜悦,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想炸了锅一样讨论开来,很容易的进入了分式约分的教学。
数学故事有时可以反映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的本质,或统一或矛盾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思辨能力。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学习才有现实的感觉,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数学的学习才是富有生命意义的。所有数学教学必须改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传统旧观念,而应该随时随地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素材纳入课程和课堂中。要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的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更符合,强调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平行线的判定》这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木工师傅用拐尺画平行线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应用着。
还有在教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也利用了2010年甲型H1N1流感引起的全球的流感大传播。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问题
业务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