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研究4400字
摘要: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继而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三地政府必须充分认清当前区域环境形势,加强合作,联合治理,建立科学的政府环境责任机制,实现政府环境责任一体化。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环境责任
在2014年2月26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的讲话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环境保护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解决一体化模式下的京津冀环境保护问题,必须首先建立科学的政府环境责任机制。
一、京津冀环境现状调查
京津冀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加,该地区生态资源越来越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调查发现,随着京津冀地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该地区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遏制。但从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生态环境状况存在诸多问题。三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息息相关,整体性强,仅依靠三地政府分化治理很难奏效。
(一)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
水资源是京津冀地区最核心的生态性问题。该区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119立方米,缺口主要依靠从周边省份调水和地下水超采弥补;,人均116立方米,主要依靠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津工程的跨区域调水和地下水超采弥补;河北绝大部分地市水资源极为贫乏,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国际严重缺水标准。①京津冀水资源如此短缺,但水污染状况仍然十分严重。上游地区的污染排放导致北京部分水质恶化,进而影响了下游天津、河北等地的水体质量,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区域内水资源呈现出一损俱损的局面。
(二)区域大气污染严重
京津冀地区是世界性雾霾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机动化与该地区大气环境变化相关联,形成了以燃煤、机动车、工业废气排放为主多种污染物共生的局面。目前该地区大气污染沿太行山前地带呈现面域扩展、转移和复合加重态势。河北及周边省份近年来大规模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对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超标频度全均达标天数比例低23个百分点,②其中污染最集中的地区在邯郸、邢台等地,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到全年天数的40%,污染程度与去年同期比较明显加重,雾霾情况不容乐观。由此可见,依靠行政区划分化治理的传统模式很难有效控制跨行政区域的大气污染状况。
(三)区域内土地利用不协调
京津冀区域内土地利用缺乏协调性,粗放现象突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根据国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天津、
京津冀一体化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