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家庭学校社会互联网对中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的负面效应.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家庭学校社会互联网对中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
的负面效应
云南省会泽县第二中学邢翠芬
摘要: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这句话指出,教育要紧扣时代发展的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大众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迷茫”现象,社会上暴露出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对中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学生处在生理逐渐成熟的时期,青少年受体内荷尔蒙的影响巨大。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环境下,分析中学生的生理、思想和心理,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和谐统一,是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这个课题对于帮助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环境中学生教育负面效应
目录:
一、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2
(一)、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3
(二)、高中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3
(三)、中学生生理成熟的前倾与心理成熟的滞后形成尖锐的矛盾……………………………………………………4
(四)、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5
二、家庭、学校、社会、互联网环境下对中学生心理和思想的负面效应………………………………………………5
(一)、家庭的负面效应…………………………………5
(二)、学校的负面效应…………………………………8
(三)、社会的负面效应…………………………………9
(四)、互联网的负面效应……………………………11
一、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人作为身、心的统一体,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两个方面。
(一)、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12-15周岁,处于青春发育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学生生理上的“激变期”,主要表现为成长发育迅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开始成熟。
由于初中生在生理上的急剧发展变化,以及由小学升入到中学各方面的变化,也必然使他们在心理方面发生了一序列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发展迅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二是情感丰富,不稳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三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渴望获得成人及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由于受体内荷尔蒙激素的影响,初中生普遍存在“青春的冲动”。
(二)、高中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
高中生的年龄大致在15-18周岁,处于青年初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与初中生同属一个大阶段,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高中生的心理明显地比初中生更为成熟,已接近成人水平。
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这一精神,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永恒主题。
(三)、中学生生理成熟的前倾与心理成熟的滞后形成尖锐的矛盾
构建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有助于普及性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增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完善,解决学校教育中使教师棘手且日益严重的中学生早恋、涉黄、性罪错问题,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完善基础教育的体系。
性成熟的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调查表明,中学生性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不是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获得的,他们主要通过一些报刊、杂志、书籍、影视媒体,有些甚至是通过一些黄色淫秽的书刊和影视等途径获得的,这些从社会的复杂环境中获得的性知识既难保证其科学性,又缺乏针对性,因而也成为学生性认识混乱的最重要原因。
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因而,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此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他们往往很难恰当地应对自身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由性所激发出的青春的骚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甚至产生性心理障碍。性观念的落后,性道德水平的低下,使他们中的部分人,性的需求渐渐被生理性的需求所占据,最终陷入性罪错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四)、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肃的课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性健康是指通过丰富和提高人格、人际交往和情爱方式达到性行为(广义的)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协调,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马建清:《心理卫生学》职大出版社 90版244页)。因此,完整的性心理教育应该把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性生理卫生知识与性心理卫生知识结合起来,把性心

家庭学校社会互联网对中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的负面效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b3331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