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自信陪伴孩子成长.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自信陪伴孩子成长
——浅析幼儿教师表扬与批评的语言艺术
表扬的艺术
让孩子在幼儿园中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和幼儿教育一直追求的境界。
表扬,就是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现实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和发言。自信心是促使孩子求知、探索的重要推动力,是激发孩子的主动积极性的催化剂。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教师正确的教育方式。
心理学家指出:表扬对儿童的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表扬如运用不当的话会适得其反。
思考
表扬方式如何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表扬奖励措施如何在适时、适度中发挥其效应?
【案例1】
因为说了,所以有“小红花”
这是一个小班“娃娃家”角色游戏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幼儿经过了自由选择主题、角色,进行了角色扮演后,教师一声“下班了”,孩子们围坐在教师身边,游戏进入了最后的讲评环节。
师:娃娃家爸爸“小厨师”今天烧了什么菜?(很多幼儿举手)。
教师请了一个男孩子,他说:“面条和辣椒”。
师:好,奖你一朵小红花。男孩子笑嘻嘻地跑到老师那里,“小红花”贴在了手上,很得意地回座位给旁边小朋友看,很多孩子在下面纷纷喊叫:老师我也烧了面条和辣椒……
接着又奖励了两个扮演妈妈的孩子,孩子们就更加起劲喊了:我要小红花……
面对很多孩子讨要小红花的局面,老师说:我们去小便洗手。教师连着说了几遍后,孩子们也不再继续讨要小红花了。讲评也不了了之,草草收了场。
【反思案例1】
奖励方式与小班游戏内容要匹配。
【案例2】
小红花失去魅力了
这是小班“参观幼儿园”后的谈话,也是下一音乐活动的过渡环节。幼儿刚刚喝完了白开水,在半圆形的坐位上等待。配班老师正在帮忙准备录音机。
老师问:刚才我们看了幼儿园的环境,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呀?
(幼儿没有人举手,但下面有幼儿在自言自语说。)
教师走到其中自言自语的一男孩子面前,请他说。
小男孩说:“我看见了树、房子。”
老师再问: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什么?
(有2、3个幼儿举手,前面回答的男孩也是其中的一个。)
教师发现前面的小男孩又举手了,马上说“你举手发言真多”并奖励了他一朵小红花,小男孩得了小红花坐得很端正。大多数孩子对小红花无动于衷。
谈话只能在教师的一言堂中草草结束了。
【反思案例2】
表扬奖励要讲究适时,发挥时效性。
【案例3】
小红花凋谢了
小班“我喜欢”主题下的一个音乐活动,活动内容是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教师先组织幼儿进行了2分钟的律动,律动是模仿小动物各种叫声,音乐很活泼动听,孩子们很投入地跟着音乐动啊、叫啊。接着教师范(清)唱歌曲一遍,有近三分之一的小朋友跟着老师唱。
师问:你听到了什么?举手人没有,但下面有很多幼儿在自言自语说“咩--咩---”
教师问:刚才老师唱的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有一个幼儿举手了说“我爱我的幼儿园”,教师奖励那个孩子一朵“小红花”,这个小朋友很开心,这时有部分小朋友的视线转到了那个孩子身上,脸上表现出羡慕的表情。
教师边弹边唱歌曲两遍,仍有许多孩子跟着唱。师问:你听到了什么?
有6-7个幼儿举手了。3个幼儿都回答“真快乐”。
教师奖励3个孩子每人一朵“小红花”,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都很开心,其他孩子对得与不得没有太大的反应。
“小红花”对其他孩子没有作用时,教师只有不让幼

让自信陪伴孩子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18-06-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