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久小学四年级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课题
劳动创造美好人生
总课时数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
2、培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体会劳动成功的喜悦。 3、树立劳动能够创造美好人生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难
。
2. 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刚才发现咱们班获得了一面卫生流动红旗,咱们班卫生搞得真好,整洁干净,看来你们都很爱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伟大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人生。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二、对号入座
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劳动,勤劳的孩子,看看下列哪些情形很像你,用“对号”在句子后面的方框里做标记。
1、我认为参加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2、当我看到我照顾的小树越长越大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自豪。( )
3、做值日的时候是有些累,但看到教室变得整洁了,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
4、每次看到妈妈切菜的样子,我就很想去试一试。因为我很想成为一个“小大人”,去照顾自己的家人。( )
学生填完后,请学生汇报,并谈谈理由或感言。
教师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坚信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更有信心地做这些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调查表和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与其它同学的差距,进而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引导学生有端正的思想认识。
三、读故事,谈感想
同学们,书中有一则小故事,讲的是农夫临终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就要死了,我有一个秘密,我有一箱财宝藏,它埋在„ „”话没说完,就咽了气。你们认为农夫的财宝会在哪里?(学生可能会说在田地里)对,农民的财富是土地,可是如果农夫不去劳动,不去种植庄稼,那么土地会为他创造财富吗?(不会)下面,我们就来读一则小故事《农夫的财富》,读后请思考下列问题:
农夫在临终前说的话的用意何在?
农夫的儿子们最后明白了什么?
3、通过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威特伦花了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得出的结论是:从小爱劳动的儿童与不爱劳动的儿童两者成年后相比,前者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后者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前者的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生活过得相对美满幸福。
劳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劳动和制作需要动作,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向大脑,促进了脑神元的发育和
完善;劳动和制作者是伴随思维和想象,必然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5、人们不仅可以从劳动中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可以从劳动中得到很多情感上的满足。劳动使人类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在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得到了不可缺少的沟通交流,从劳动成果上,人们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请三名朗读较好的学生来朗读这三段文字,其他学生一
第四课-劳动创造美好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