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
梅州市交通运输局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
二○一六年九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 1
(一)发展成就 1
(二)存在问题 6
(三)形势要求 9
二、总体要求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2
(三)发展目标 14
三、主要任务 18
(一)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 18
(二)逐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20
(三)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21
(四)发展绿色综合交通系统 23
(五)增强现代化综合交通治理能力 25
(六)加强区域交通合作 26
四、保障措施 28
(一)加强组织落实 28
(二)完善协调管理机制 28
(三)加大政策支持 29
(四)强化资金保障 30
(五)加强省市合作 30
五、重大工程 31
六、生态环境保护 3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也是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影响。为加快完善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梅州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梅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运输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以改善区位、服务民生、促进发展为落脚点,全力加快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以下简称为“两高一场”)为重点的综合交通建设,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较好地完成《梅州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空运、水运为辅的综合交通网络,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和保障。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持续迅猛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十一五”(122亿元)、年均增速为21%,投资额和增速创历史新高。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705公里,新增1845公里,公路密度112公里/百平方公里,较
“十一五”期末提高12%;全市铁路通车总里程276公里,与“十一五”期间持平。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830公里,已建成Ⅴ级(300吨)以上等级航道139公里,增加40公里;城区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016辆,增加900多辆,,较“十一五”期末增加71%;通班车的行政村1663个,增加32个,较“十一五”期末提高2%,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实现100%。
高(快)速铁路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时期全市铁路建设完成投资3亿元,实现了梅州市十几年来没有新建铁路的突破。2015年4月广梅汕客运专线梅州至潮汕段(梅州段)先行段顺利动工建设。此外,铁路规划建设项目储备充分,发展态势良好。瑞金至梅州铁路现进行工可编制,龙川至梅州至龙岩铁路列为中铁总2016年拟安排预可研项目。
高速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市高速新增223公里,,较“十一五”时期增长470%,创历史新高。顺利建成梅(州)大(埔)高速公路及其东延线、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平远至兴宁段、汕(头)湛(江)高速公路五华段;动工建设兴(宁)汕(尾)高速公路兴宁至五华段(含畲江支线)、梅州至平远高速公路、大埔至潮州高速公路(含大埔至漳州支线)。到2015年末,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82公里,。实现全市“县县通高速”,新增梅大和济广2条出省高速通道,内通外联的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
国省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较“十一五”时期增长72%。顺利完成国道205线改造示范工程及“迎国检”工程,顺利动工梅畲快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市国省道通车里程由1307公里增加至1591公里,居全省第三,其中国道808公里、省道783公里。到2015年末,%。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安全水平、通行能力、抗灾能力大幅度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整体环境更加顺畅、安全、舒适和美化。
县乡公路全面加快完善。“十二五”,较“十一五”%。升级改造县乡公路1300公里、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3200公里。重建设轻养护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十二五”,较“十一五”时期增长48%,
梅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