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在《回声》教学中的效果
五通桥区石麟镇阳光小学简咏梅
在执教《回声》这课时,最大的难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回声产生的原理,这一科普原理对于空间思维和想象力较差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较难,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教学PPT,准备借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来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
我的导入是先写一个字“声”问小朋友怎么读的,让她们说一说,平时听过什么样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播放一段各种声音的音频,主要是回声,让生聆听,初步感触回声,从而引出课题。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孩子上课的兴趣,加强了孩子的求知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接下来用课件形象地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先全班、再小组、个人。最后教师引导指出读不好的地方,比如“圈”她们经常会读成“qan“再来就是后鼻音”peng碰“等字。有了课件的出示,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感兴趣,如用动画的方式让学生词语过关等。
直观是多媒体的优势。本课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我先运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河里激起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的动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和文中句子来描述一下画面。并且还让学生用动作演示了。接着又让学生看多媒体中小青蛙声音碰到石壁返回来的画面,结合青蛙妈妈的答案来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两组动画很形象,很直观地把回声的形成与水的波纹的回荡加以联系和比较,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明白回声形成的原理,真是事半功倍啊。
《回声》教学效果简咏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