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哥德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2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建筑特色
3
意大利比萨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堂
尖肋拱顶
4
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
(Flying Buttress)
米兰大教堂
5
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
法国亚眠大教堂双层飞扶壁
6
7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8
9
哥特式教堂平面是十字形的,很容易让人想起耶稣受难的十字架,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同花窗玻璃一样,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
“十”字有两画,一横一竖,横短竖长,这种十字叫做“拉丁是字”。长边是教堂的主厅,长方形,中部屋顶高,两边屋顶低。高屋顶的部分叫“中舱”,矮屋顶的部分叫“舷舱”,内部是贯通的,只用柱子分隔着。“十”字的短边又叫“袖厅”,因为短,很想衣服的袖子,也是中间高,两边低,分成“中舱”和“舷舱”。
10
夏特尔主教堂
哥特式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