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雨霖铃
对这首诗的第一感觉,你觉得这首诗美吗?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派创始人。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著有《乐章集》。
写作背景
作者才情卓著,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通过对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介
绍,结合同学们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
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换句
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什么?
基调:
低沉、哀婉、悲伤、凄清
三种景物与词人离别的愁绪有何联系?
。
。
。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的无边无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下片紧承上片的“念”字推开去,泛论离愁别恨,“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在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甚于长情。
雨霖铃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