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用韵上古韵部知识
韵语在上古非常发达
相传尧帝时的《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
注意区分“韵母”和“韵”
韵母、韵、韵部的概念
韵母:一个音节除声母、声调之外的其他组成部分,由韵头、韵腹和韵尾组成。
韵头又叫介音,由元音充当,普通话根据韵头的不同,又分为开、齐、合、撮四呼。
韵尾可以是元音,也可以是辅音,韵头和韵尾不是一个韵母的必要成分。
韵腹是韵母不可缺少的成分,由元音充当,又叫主要元音。
韵:韵基(韵腹加韵尾又叫韵基)、声调也相同的字组成的一个部类,每一个部类就组成一个韵。一个韵里可能有几个韵母,也可能只有一个韵母。
韵部:韵基相同(即韵腹和韵尾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归为一类,叫做一个韵部。
韵类:韵母完全相同(即韵头、韵腹、韵尾都相同)、声调也相同的汉字归为一类,每一类就叫一个韵类。
从这一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来看,它们之间有这样的关系:韵部>韵>韵母>韵类
《诗经》的韵例
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诗经》的用韵,有两大特点:
1、韵式多种多样。
2、韵密。
一、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虚字脚
《诗经》里有不少的诗句以虚字收尾,句末的虚字前面的那个字是韵脚。
这种虚字脚构成了“富韵”。
句尾的虚字常用的有“之”、“我”、“矣”、“也”、“只”、“思”、“止”、“兮”、“猗”等等。
1、之字脚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幽部)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召南·野有死麕》)(麕、春:文部;包、诱:幽部)
2、我字脚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邶风· 北门》)(锡部)
3、矣字脚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周南·卷耳》)(鱼部)
4、也字脚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邶风· 旄丘)(处、与:鱼部;久、以:之部)
《鄘风·墙有茨》
5、只字脚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真部)
6、思字脚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用矣,不可方思。(《周南· 汉广》)(幽部、阳部)
7、止字脚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薇、归:微部;作、莫:铎部)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柔、忧:幽部)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刚、阳:阳部)(《小雅·采薇》)
《诗经》的用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