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数学《变化的量 》教学设计
白竹小学施秋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系,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关联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相关联的变量。
【教学难点】根据图表说明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化;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也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而且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同时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象这样的例子简直是举不胜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变化的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见课本18页)
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4)今后他的年龄和体重还可能怎么样变化?
2、说一说。
( )随( )的增加而增加。
( )随( )的减少而减少。
3、学生谈体会,教师小结:
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4、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5、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见课本18页)
6、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7、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5)学生谈体会,教师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见课本18页)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用h表示当时的气温,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学生尝试口答,教师板书: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周长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5、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圆的周长与直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象这样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谁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2,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初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