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实验目的
能够正确选取外植体,并最其进行前处理
能够有效防止外植体褐变的发生。
能够正确进行继代培养与壮苗正根培养。
能够利用无菌播种方式进行种子繁殖。
培养团队精神、责任心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快繁上的应用,近年来,对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用胚、幼叶、茎尖和根尖、花梗腋芽等多种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由于所选外植体材料各异,难度也有高低,虽然有些技术已经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但仍面临一些困难,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根据目前蝴蝶兰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在以花梗侧芽、茎尖、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快繁技术上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实验仪器及试剂
花梗腋芽诱导培养基为1/ 2MS +BA2. 5 mg/L + NAA0. 2 mg/L
增殖培养基为1/ 2 MS + BA3. 5 mg/L + mg/L + mg/L + 椰乳10 %。
生根培养基为1/ 2MS + BA1. 5 mg/L +NAA0. 3 mg/L + 80 g/L 香蕉泥
诱导培养基为1/3MS+~+6-~+椰乳15%+蔗糖30克/升+琼脂6克/升,或KC++6-+椰乳15%+蔗糖20克/升+琼脂6克/升柠檬酸300毫克/升
以上培养基p H
实验步骤与方法
花梗腋芽和顶芽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蝴蝶兰为总状花序,通常由花梗基部算起在第4或至第7节才会分化花朵。除最基部一节外,剥开位于该节位以上各节的苞片都可看到腋芽,近顶端的节含有未完全分化的花原始体,花轴基部的芽往往为休眠芽,常具有苞片覆盖,连同花序的顶端,都是花梗腋芽组织培养的好材料。

对花梗腋芽有两条培养途径,一是切取带腋芽的花梗茎段培养;二是不带花梗组织剥取茎尖生长点培养。其中采用腋芽茎段培养,促使休眠芽启动向营养芽转化,尔后采用丛生芽方式直接增殖,从而不通过脱分化形成原球茎阶段,可以减少变异,保持母株优良特性,但增殖速度相对后者较慢。
、消毒和接种
操作程序
从蝴蝶兰出现花梗到花朵凋谢,在花梗尚未枯黄前,都可用来作为外植体。剪下来的花梗,用75%乙醇的棉化球将花梗外表的灰尘、杂物等擦拭干净,然后以节为单位切成段,含芽的花梗时上下留不同长度,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准备消毒。
将花梗腋芽上的的苞叶去除,并用解剖刀把节与芽相接处清除干净。另外,若在花梗表面有病斑或焦枯的部分,应以解剖刀削去。
一般花朵盛开或已凋谢的成熟花梗,%HgCl2-吐温80溶液中消毒10~15分;如果是较嫩的组织,消毒时间缩短为8~10分钟。
消毒时间到时,材料取出置于盛有无菌水烧杯中,无菌水荡洗3~5次。
将冲洗后的外植体置于无菌的培养皿中,用锐利的解剖刀截去两端与
消毒液接触部分,取出中间部分插入诱导培养基中。
花梗初次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BA、NAA、胰蛋白胨或椰乳能提高诱导率。另外添加柠檬酸300毫克/升防止褐变,,通常可以获得满意效果。诱导蝴蝶兰侧芽萌动的影响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