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漫画《阿布!阿布!!》的德育美学特征
一、缘起及研究思路
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认为美育陶冶情操、激发情感的作用与宗教类似,具有普适性教化功能。从发生学角度来讲,民间美术具有地域分异性和原发性,与原始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多与民俗活动相关,具有类似宗教的神秘感;同时,民间美术产生于民众之手,存在于百姓生活之中,具有最为广泛的民众基础。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蕴含着传承数千年的多元共生同构和谐等传统造物思想,寄托着祖辈求生趋利避害祈福纳祥等美好愿望。因此,以民间美术作为美育题材,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民俗漫画是结合传统民间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的现代漫画。
该画种集民俗性与时代性于一体,既迎合了少年儿童对漫画的喜好,也融入了传统民间文化因素,在提倡民族文化自觉的今天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阿布!阿布!!》是民俗漫画家景绍宗于2010年创作的民俗漫画童话。该作品以水彩漫画为媒介,以童话故事为载体,讲述了男孩不点儿与自己的保护者--家传布老虎阿布在毒五月战胜五毒的成长经历。对虎、五毒、门神等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恒常主题进行合理转换,加入和谐诚信宽容独立自强等于传统同时亦有时代意义的民族精神,寓教于乐,激发读者的道德情感。文章以艺术学为平台,结合教育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认为该作品探寻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造型方式和表达方式,合理地赋予了传统题材新的精神价值,对研究民间美术元素的现代应用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实现了民间美术的德育功能。
二、民间美术元素内涵的合理转换
滋生流变于中国数千年传统的民间文化,往往依附于民俗过程的静态符号载体。剪纸、布偶、门神画等物质形态直接作用于人的感性,具有较为固定的象征意义。民俗漫画作品以民俗元素为主要题材,以少年儿童为受众群体,既要考虑民俗元素固有的功能性意义,也不能忽视受众的心理特点,因此只有对前者的内涵予以必要的深化和转换,才能适应后者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作品《阿布!阿布!!》融合了与端午礼俗相关的传统哲学观念,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作为隐含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赋予传统民俗元素时代精神及人性特征,达到通过视觉形象唤起观众的心理期待和联想,与受众产生共鸣的创作目的。
中国文化追求个体系统、社会系统及自然系统的均衡和谐。个体的和谐由心理和谐和生理和谐两部分构成;社会系统的和谐则建立在人与人交往、人与所属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自然系统的和谐包括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传说都与阴阳五行对立转换思维结构密切相关。《阿布!阿布!!》反映了中国文化所包含的三个系统和谐发展的哲学理念,①借用民俗元素之载体,将传统哲学观念巧妙地蕴藏在童话故事中。个体系统的和谐体现在男孩不点儿与蛇女阿秀的自我认知过程中,不点儿由于身体气化失调阳不潜藏而多梦,梦中与布老虎阿布勇战壁虎、蜈蚣,阳气大增;蛇女阿秀属阴,为保护朋友重新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的社会角色,化为巨蟒,不点儿和阿秀最终都达到了阴阳的调和;在与五毒较量的经历中,蛤蟆、蜘蛛实现了由恶到善的转化,说明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提醒人类反观自身的错误,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由人、神、怪等各种社会角色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系统也在相互交往中通
民俗漫画《阿布!阿布!!》的德育美学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