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创作中的象征手法重点.doc学年论文
题目:马尔克斯创作中的象征手法
——以《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为例
学生姓名徐宛思
学号 2013101104
专业汉语言文学(2)班
马尔克斯创作中的象征手法
——以《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为例
摘要: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平生得意之作,其中运用了大量象征的元素。本文将通过对《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最主要的三个意象的分析来探讨马尔克斯创作中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马尔克斯;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象征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谈话录《番石榴飘香》中曾经说过:“《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1】文学评论家杰拉德·马丁也称赞《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举世公认的中篇巨作,认为其饱满的张力,谨慎的节奏和杰出的结局几近完美。
该作品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内战结束后的五十六年里盼望战争抚恤金而得不到的复杂心情,以及因此而被迫面临的艰难生活。上校年轻时参加保卫共和国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新政府许诺要给他们安度晚年的养老金迟迟未到,妻子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儿子也因在斗鸡比赛中散发传单而被打死,孤独的老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信守承诺送来养老金。但这种期盼在一次次的失望里变成了绝望的等待。
加西亚·马尔克斯之所以能成功的刻画上校这个丰满感人的形象,得益于他自己的亲生经历。40年代初期在巴兰基亚市的小港口,马尔克斯每周四都会看到一位等待邮船的老人。久而久之,这个形象自然而然地与作家的外祖父尼古拉斯·马尔克斯上校的经历融为一体。老人曾经参加过千日战争,一辈子都在等着领取军功奖。根据法律,作为一名退役的老上校,这笔酬金他是应得的,但直到去世也没有等。马尔克斯的外祖母在丈夫去世之后接替丈夫等待这笔酬金,依然是一无所获。这些存在于他记忆中的素材,被利用前经过了漫长的沉淀期。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创作出了大量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这些物象不仅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而且暗含着小说的主题。本文在此将选取
“斗鸡”、“信”、“十月”这三个最有代表性的物象来进行简略分析。
1.“信”
从标题《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就能看出,“信”在此作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字面意义上讲,“信”是指政府给革命军官发放的遣散费和补偿金,是一种参与爱国活动的荣誉与价值的证明,是国家对投入热情与生命的军人给予公正待遇的方式。在内战结束之后,政府颁发了赦令,上校“打了一场持续8年的官司,接着又耗费了6年多的光阴”才有享受退休金的资格,为此每个星期五他都会去港口等信,但每次都是一场空。同时文中说“上校仅仅靠着对来信的期望勉力支撑”,连上校妻子都抱怨“像你这样等信,一等就是十五年,真是有一股牛的耐性。”【2】能看出信也是上校赖以生存的希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这十年以来,上校一直盼望着尼兰迪亚的诺言能够得以兑现,然而这种期盼在一次次的失望里变成了绝望的等待,这无期限的等待既是上校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命运。在漫长的等待中,上校家里一日比一日残败。小说开头写到“上校用小刀把咖啡罐壁上的咖啡末连同一些氧化物一起刮下来”【3】,自己不舍得喝把它让给患有哮喘病的妻子;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唯一一把雨伞都已被虫蛀的百孔千疮。这位“奋不顾身地拯救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上校和妻子住在一所“
马尔克斯创作中的象征手法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